▲ 前總統馬英九會晤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圖/記者任以芳攝)
●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前總統馬英九把他首次訪陸,定位是單純的一次「祭祖之行」,以及為了帶領他「大九學堂」的學員,到對岸從事青年交流;但面對當前兩岸的緊張情勢,加上台灣即將進入明年總統選前的敏感時刻,馬英九以卸任國家元首之尊,恐怕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此行和政治必然是脫離不了關係。
台灣有人就是刻意帶上「有色眼鏡」,來檢視馬總統的一言一行。馬的行程還不到一半,批判的聲浪就撲天蓋地,迎面而來,而且幾乎接近「雞蛋裡挑骨頭」的程度。台灣的民主政治搞到這步田地,令人感到遺憾。
完善台灣民主 必須擁有和平共存的兩岸關係
曾擔任泰國總理的政治學者譚寧(Thanin Kraivichien)說過,發展中國家要達到民主化的目標,必須先培育民主的政治文化和民主的政治結構。台灣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一段路要走。民主是台灣與對岸從事「和平競賽」的工具,但要完善台灣的民主,就必須擁有「和平共存」的兩岸關係。
我把馬總統此行看成是一次「和平之旅」,期待他透過對話與交流,能消除瀰漫在台海上空的戰爭陰霾。西方媒體最近不斷提出中共對台用武的警告。美國《外交事務》期刊報導,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兩會」期問的四埸講話,都以「備戰」為主軸,文章提醒世界各國應加以重視。
▲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於3月10日經中國斡旋重新建交。(圖/路透)
但我們發現中共「兩會」後,卻是運用外交和經濟的非軍事手段,來達成其對外政策的目標。例如,在中共協助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復交後,連俄羅斯和烏克蘭交戰雙方,都期待中共居間扮演調人的角色。除此之外,專家分析中共正積極拉攏各國,包括嘗試對歐洲、澳洲等國示好。
中共總理李強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發表的主旨演講中強調:「和平是發展前提,未來亞洲要實現更大發展,絕不能生亂,否則會自斷前程。」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他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視為中共發展的奮鬥目標,故不可能輕啓戰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台灣人民不要戰爭 兩岸也不應兵戎相見
馬政府執政八年期間,兩岸在反對「台獨」和「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取得「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重大成就,也使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穩定的狀態。由於民共之間缺乏這樣的互信基礎,2016年民進黨取得執政地位後,台海兵凶戰危,台灣成為外人眼裡「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台灣人民不要戰爭,兩岸也不應該兵戎相見。因此,「趨和避戰」是讓兩岸關係「撥亂反正」的唯一途徑。我認為馬英九此行最大的貢獻,是強調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也因此重建了兩岸文化、血緣和歷史的的聯結。馬總統把「振興中華」做為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將使台海遠離戰爭,兩岸執政者的工作就是如何從「求同存異」,進而做到「存同化異」。
▲ 1993年4月27日,時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的辜振甫和時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於新加坡會談。(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1999年4月9日,我曾拜訪前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他拿出1998年10月14日在上海會見我方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時,提出的對台「86字」箴言,希望我們仔細揣摩字裡行間有關兩岸統一的弦外之音。《三國演義》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知道統一是個艱難的政治工程,有賴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今年適逢「辜汪會談」30周年,我懷念當年兩老「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那一幕。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人民不要戰爭,兩岸也不應該兵戎相見。因此,「趨和避戰」是讓兩岸關係「撥亂反正」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