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陸商務部12日宣布立案進行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的「貿易壁壘調查」。(圖/CFP)
● 文/Lin bay 好 油
中國官方開始對於台灣對中國的貿易壁壘進行調查,農委會又說什麼呢?
台灣農業片面受惠 歧視中國農產品
中國大陸與我國分別於2001年12月及2002年1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高度重視國內產業利益,任何市場開放承諾,都要經過審慎評估及產業溝通,由於兩岸在加入WTO的過程中,並沒有就市場開放進行協商,就沒有完成談判與協商的部分,考量我國農民利益、農業發展及相關農產品防檢疫和安全,因此保留部分項目進口。
那麼,我們來看看台灣官方的稅則稅率圖,以蘋果為例,機動稅率的部分有三欄,第一欄就是給WTO會員國,第二欄就是給台灣已經簽訂FTA的國家,第三個就是給WTO非會員國。
▲ 台灣官方的稅則稅率圖,以蘋果為例。(圖/取自Lin bay 好 油Facebook,下亦同)
要談過才能開放?那這樣所有會員國不是都談不完了?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才會有第一欄這種WTO會員國都遵守的共通匯率。不然台灣有跟加拿大討論過開放蘋果的問題才加入WTO嗎?有跟智利討論過開放蘋果的問題才加入WTO嗎?今天不管你有沒有跟大陸方面協商過,而是你開放給其他國家輸入,你就必須也開放給大陸,不然就是違反WTO三大原則之一的無歧視原則,因為你片面的禁止大陸蘋果輸入。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同樣稅則的東西可能會因為使用目的的不同,所以有不同的輸入規定,以蘋果為例,因為是農產品,有檢疫的問題,所以輸入規定有B01,代表是要通過防檢局,要辦理檢疫,而蘋果又是拿來吃的,所以輸入規定有F01代表要通過食藥署。而最後一個規定叫MW0是來自經濟部國貿局,內容叫做大陸物品禁止輸入。
▲ 近20年來台灣農產品進出口產值與逆差。
一開始MW0沒有那麼多,最主要是以農產品為主,到後來山也MW0,海也MW0,品項增加到2400項以上,反正呢覺得想增加就增加,對岸也不敢吭一聲,所以就慢慢的增加到那麼多了。
當然進入WTO之後,並不是沒有保護機制存在,例如稻米、花生、大蒜、紅豆、東方梨、香蕉、芒果、鳳梨、液態乳等項目,我們覺得很重要,所以有進口配額作限制,配額數量之內低關稅,配額外高關稅,甚至可以啟動特別防禦機制SSG。
但這些不應該變成單方面禁止大陸農產品的理由,因為大陸農產品跟其他國家一樣可以進口,但受到配額的影響,而實際上是根本進不來,所以這跟國家的農業保護政策無關,這就是單純的歧視。
不得不依賴大陸 洗產地模式應運而生
而歧視外,你又不得不依賴大陸,但又因為歧視而禁止進口,所以就衍生出了洗產地模式,大陸的洋蔥、青花菜、等農產品禁止出口到台灣,然後就運到越南洗完產地再過來,去年洗產地的中國洋蔥進口量創歷史新高,農委會管過嗎?有些洗產地從越南來的洋蔥網袋上都還有中國的麥頭!但也沒辦法,不接受這些洗產地的產品,台灣就會面臨物價上漲的問題,所以就縱容這些洗產地的產品在台灣銷售,如果真的要管會沒辦法管嗎?
▲ 在我國歧視大陸而禁止進口,又不得不依賴大陸的情況下,就衍生出了洗產地模式。
農業改革在哪裡? 台灣農業貿易逆差逐年攀升
30多年前台灣農業面臨全球化的壓力,選擇的是依靠台灣的人口紅利,而不是產業轉型提升;20多年前進入WTO之後,農產品面臨全球化的壓力,選擇的關稅配額保護及單方面禁止中國農產品進口,也不是產業提升轉型。如今人口紅利沒了,大陸的讓利也可能沒了,那我們有把握這三十多年的時間改變產業、提升產業嗎?每年發五、六百億的老農年金會提升產業競爭力嗎?每年花一兩百億的稻米、雜糧補貼有提升產業競爭力嗎?
反正作這些太久了,太困難了,就多發一點錢,至少老農領得很開心,反正消費者買的貴是他自己沒錢、不努力的問題,真的還是有缺的問題,就多靠進口來解決就好了,反正我們是被進攻型農業,有差嗎?看看台灣農業漸漸越來越高的貿易逆差,不只出口沒有辦法擴張,而且進口不斷替代台灣本土產品。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Lin bay 好 油」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30年前台灣農業面臨全球化壓力,選擇依靠台灣的人口紅利;20年前進入WTO後,則選擇關稅配額保護及單方面禁止中國產品進口。如今人口紅利沒了,大陸的讓利也可能沒了,那我們有把握這三十多年的時間改變產業、提升產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