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與國家競爭力不能畫等號 多學本土語言救台灣

我們想讓你知道…請別誤會我反對學英語,舉凡從事國貿、外交或學術研究者,熟練外語,不只是優勢,甚至是責任。不過若把英語當成國家發展的關鍵,放眼國際,也未免太言過其實了。

▲▼防彈V飛半空「雙手緊抓欄杆」 Jimin轉身對望笑到顫抖。(圖/翻攝自BTS推特)

▲ 韓語人口雖然只占全球人口的1%左右,不過使用韓語的韓劇及流行歌卻風靡全世界。(圖/翻攝自BTS推特)

● 劉承賢/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博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

2008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不諳英文 韓國靠韓語音樂及戲劇襲捲全球

曾去日本旅遊的人,應該不會認為多數日本人的英語能力好,不過日本學術能力頂尖,光以諾貝爾獎為例,迄今已有九個物理獎得主,八個化學獎得主,五個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要說傲視全球也不為過。更有趣的是,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的益川敏英,他連英語都不會說!

學術能量以外,日本企業在國際上攻城掠地、地位顯赫,除了豐田、三菱、松下、本田等巨型企業,還有許多一般人沒聽過的日本公司,掌控了半導體上游關鍵原料,動見觀瞻。

其實又何只日本如此,韓國人一向也不以英語能力見長,不過三星、現代等韓企橫掃全球,韓語人口雖然只占全球人口的1%左右,是個十足的小語言,不過使用韓語的韓劇及流行歌卻成了襲捲世界各大洲的韓流。

英語能力不應與國家競爭力畫等號 印度通行英語卻未超韓趕日

能知道上面的例子,恐怕才是真正有國際視野的人。如果具有國際觀,怎麼會相信國民的英語能力該與國家競爭力直接畫上等號,這種想法,難道不是一種迷思嗎?

請別誤會我反對學英語,舉凡從事國貿、外交或學術研究者,熟練外語,不只是優勢,甚至是責任。不過如果把英語當成台灣學子及國家發展的關鍵,放眼國際,也未免太言過其實了。

▲ 印度電影《人生起跑線》中,用生動寫實的手法,諷刺「不會英語只會母語是件丟臉的事」這一社會現象。(圖/yahoo)

或許有人要舉印度為反例,主張印度因為英語相對通行,所以在科技業有一席之地。如果這個立論成立,以印度人口之眾、土地及資源之豐富,應該早就把前面提到的日本及韓國狠狠甩到後面去了!但事實上,即使印度發展漸有起色,其總體國力及發展卻仍遠遠不如英語並不通行的日本與韓國。

冰島語使用人口不到1% 政府致力將電子產品列入冰島語

在台灣,有一種將希望寄託於英語力,卻賤視台灣在地語言的迷信,這些人該認識一下冰島。

冰島曾因金融危機跌了一跤,但這個國家人均所得超過七萬美元,是日本的兩倍多一點,在教育、人均壽命及社會凝聚力都位居世界前茅,其旅遊、資訊軟體和生物技術領域也發展蓬勃。但大家可知道這樣一個高度發展的北歐國家,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在地語言的?

說起冰島語,那真是比起前面所提到只占全球人口1%左右的韓語還大大不如。根據統計,全球使用冰島語的人口僅只三十多萬人,但冰島政府卻於2018年宣佈撥款超過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5.5億),成立冰島語言規劃委員會,建構冰島語言資料庫,目標是希望電子產品開發者能把冰島語列入系統。

冰島科教文化部長 Lilja Alfreðsdóttir於2021年2月甚至致信迪士尼,要求其為 Disney+ 節目提供冰島語字幕和配音,而迪士尼也承諾增設冰島語配音的版本。

這位 Lilja 部長同樣也致信給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闡述冰島語才是國民的靈魂所在,並指出冰島語學習對冰島兒童個人發展、教育、思考與思想至關重要,所以請求蘋果公司必須將冰島語添加到旗下產品的語音、文字與操作系統,讓冰島人在往後的日常生活裡可以使用母語來操控電子產品。

▲ 高度發展的北歐國家冰島在教育、人均壽命及社會凝聚力都位居世界前茅,冰島政府更致力維護自身語言,2018年宣佈撥款超過2000萬美元,成立冰島語言規劃委員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母語回家學就好? 那華語是不是也可以回家學就好?

台灣人呢?台灣人可有韓國人或冰島人的自信靈魂及自覺?多數台灣人對台語、客語、馬祖語、各台灣南島語抱持漠然的態度,甘心留在華語的舒適圈裡,還指望能「英語化」,痴想這樣台灣就能一飛沖天。

正是這種過度簡化的推論,才會有人在缺乏嚴謹的論據下,就把教育及國家競爭力問題,粗率地推給「英語」及「課綱」,這種直線而無根的思考,恐怕才是國民思考及智力的危機所在。

任誰都知道台語、客語、馬祖語及各原住民語言面臨消亡的危機,但台灣政府都還沒像韓國、冰島那樣力挺本土語言呢,光是把本土語言列為學校必修,就已經有一群人憤憤不平,認為這會壓縮到英語與基礎科學的學習時間,甚至覺得這只會降低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並質疑這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如果依循韓國瑜在參選總統時所倡議的「母語回家學」,現在年輕人哪個不是華語最為流利、以華語為第一語言,該回家學的,恐怕是華語吧?怎麼會是本土語言呢?

▲ 現在年輕人無不能操一口華語最為流利,以韓國瑜的觀點來看,該回家學的,恐怕會是華語吧。(圖/翻攝鏡週刊)

那本土語言憑什麼?我們又為何要大力維護、教授本土語言,這究竟有什麼實際利益,以下就說個分明。

本土語言有助於智力發展 可減少240萬的金錢流失!

即使不談文化、傳承及認同,如果論者對語言學相關研究有所了解,就不該如此輕視本土語言。事實上,本土語言對國民明明就有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重要功能,我們不能因為「不知」,就繼續「不明」,造成台灣在競爭力及經濟上的損失。

台灣現在最大的危機之一就是正逐漸走向「華語的單語社會」,放棄本土語言,正在讓我們的青年學子喪失雙語人的腦力及健康資本!

長期以來,學者就指出雙語人在左側後頂葉腦區的灰質密度增加[1],學界更發現雙語人在解決衝突與決策功能上發展較早、能力較優[2]。易言之,只有華語流利的年輕人所流失的,不只是本土語言,還有腦中的灰質密度、較佳的解決衝突能力與決策能力。

更有甚者,實證研究也指出雙語人的決策控制能力隨年齡退化速度較慢[3]。如果這還不夠讓你印象深刻,那雙語人出現痴呆症癥狀的年紀要比單語人晚四年[4],這數字聽來如何?

許多台灣人沒有歐美人那種對文化、傳統與在地認同的情操,所以對本土語言頗為賤視。試想,上面所列的研究,事實上攸關教育效能、國民健康及家庭與國家的長照支出。如果提升智力的部份一時難以試算,我們就拿痴呆症延後四年為例好了。以失能長者的看護及耗材每月支出五萬元為例,四年的病程意謂著二百四十萬的額外金錢損失,反映在國家的長照支出,將是數百億的失與得,有遠見及見識者,難道可以置之不理?

▲ 學習本土語言,有助於提升智力、延緩老化。(圖/記者翁伊森攝)

新加坡放棄華英雙語政策 本土語言是最好的雙語

說到這裡,大概有人要跳出來擁護當今政府的「雙語政策」了,搞不好還有人要說:我跟我的孩子都上過英語課,所以提升智力、延緩老化都是囊中物,不必假手本土語言!

但這樣想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上述這些雙語能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研究對象,都是指日常使用雙語、具高流利度為基本前提 [5],學過外語並不會帶來這些好處,畢竟大多數的台灣人沒有日常使用英語等外語的環境。只有本土語言才能廣泛且快速在社區及學校創造雙語環境。

放眼國際,為什麼新加坡轟轟烈烈推行華英雙語政策,卻成效不彰,最後放棄?(新加坡政府及家庭已大致放棄普及華語,改為全面轉向英語)原因就在於華語及英語都不是新加坡原來的在地語言。

相對來說,有認識歐洲人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歐洲人動不動就會兩三種流利的語言,原因就在於那些語言都是歐洲在地的族群語言。

對比星、歐的發展歷程,不難知道要拿下雙語在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利益,只有在地的本土語言才是答案!

▲ 新加坡曾推行華英雙語政策,但成效不彰。(圖/《小孩不笨》劇照)

台灣本土語言聲調的複雜性 刺激學子腦部發展的最佳利器

不過本土語言的優勢還不止於此。神經語言學家Minna Huotilainen就明白指出,如果要讓孩童的大腦發展得到最大效益,應該優先考量讓孩童學習發音相對複雜的語言。以往,有人會覺得台語聲調比華語多,而且有連讀變調,很是麻煩!事實上這發音的複雜性,看在語言學家眼裡,正是刺激孩童腦部發展的絕佳利器!其他的學者也指出,就語言習得年齡與動用腦的額外資源來看,一個語言的「音韻及語法」複雜度,要比「詞彙及語意」更具關鍵性[6],換句話說,想要孩童的腦力有更佳的發展,絕對要讓他們學習聲調多、變調複雜的台語、客語、馬祖語或文法偏難的台灣原住民語。

根據以上的種種研究,現在在學校裡,只有部份學期每週必修一小時的本土語言課,根本是大大不足!最理想的方式,應該是以台灣各地區主要的在地族群本土語言做為不同學科的教學語言,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流利的華語以外再加一語,讓國民及國家共享雙語人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巨大紅利。

▲ 聲調多、變調複雜的台語、客語、馬祖語或文法偏難的台灣原住民語,是刺激孩童腦部發展的絕佳利器。(圖/新北市政府提供)

提起本土語言,或許你真的不在乎文化、傳統及認同,但我想問:

你想不想提升智力,提升應變及管理能力?
你想不想延緩老化,不要太早得到阿茲海默症及失語症?
你想不想要孩子能提升智力,提升應變及管理能力?
你希不希望孩子未來能延緩老化,不要太早得到阿茲海默症及失語症?

理性的抉擇擺在眼前,請務必在家庭、學校、社區阻止台灣成為華語單語,不然真的損失大了!

多多使用本土語言 救救台灣的未來

話說回來,我也反對現在一週一節課的本土語言必修課,因為這根本完全不夠!每週上課一小時,我們的孩子是無法學會流利的本土語言的,結果就是我們的下一代將蒙受智力及老化的無謂損失。語言學家都知道,孩童要習得語言,重點在於敏感期中給予足夠、明確的語言環境及刺激[7],明智的家長,請務必在家中及日常生活裡多多使用本土語言,救救孩子,救救台灣的競爭力!

至於那些懷疑孩童是否能習得多語能力的朋友,大概是沒怎麼認識歐洲人吧!歐洲人為什麼很多能說兩、三種歐洲語言?正是因為家庭、學校及社區的多語環境呀!

說了這麼多,你不擔心你的孩子台語、客語、馬祖語或族語說不好嗎?如果是,那只有一個原因:你沒有一直跟他說母語。為了他好,我相信你知道怎麼做,也一定會找到方法的。

▲ 每週上課一小時,並不足以讓孩子學會流利的本土語言。(圖/教育部提供)

參考資料

[1] Mechelli et al. 2004

[2] Bialystok 1999; Bialystok and Martin 2004; Cromdal 1999等

[3] Stern 2002; Fratiglioni, Paillard-Borg and Winblad 2004; Krammer et al. 2004; Staff, Murray, Deary and Whalley 2004; Valenzuela and Sachdev 2006

[4] Stern 2002; Stern et al. 2005

[5] Bialystok 2009 

[6] Perani and Abutalebi 2005

[7] Guion 2003; Deutsch, Henthron, Marvin and Wu 2006; Trainor 2005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