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總統大選戰略主軸 國民黨勿再生「換柱」風波

我們想讓你知道…朱立倫及泛藍聯盟應加強政治互信及團隊凝聚,避免再次爆發「換柱風波」;同時,侯友宜的兩岸暨國際事務政策論述及路線,也應發揮包容性整合作用。

▲2024年總統大選選情激烈,政治操作手段頻傳。(合成圖/記者黃克翔攝)

●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近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選情相對低迷,在多份民調結果都低於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侯友宜選舉聲勢相對較弱,引發輿論討論,甚至傳出可能重演2016年總統大選最終爆發「朱上柱下」之「換侯事件」。國民黨若再上演「換侯事件」,不僅將重挫其政黨形象、政治威望及誠信,進退失據、自失立場;且朱立倫身為兩次總統選戰期間黨主席,不宜立下政治實踐的不良示範效應。

2015年國民黨推出前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參選總統,因提出「一中同表」、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被視為是過於激進的政策而慘遭「換柱」。2016年大選因國民黨「換柱」、馬英九砍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等因素,致藍軍選民消極不投票,創下台灣大選以來最低的投票率,僅有66.27%。

「九二共識」凝聚泛藍聯盟

▲ 一旦侯友宜明確詮釋「九二共識」,即能展現政策優勢及治理能力。(圖/侯友宜臉書)

日前前總統馬英九訪陸,倡議處理兩岸關係應回歸《中華民國憲法》及增修條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重申「憲法一中」、「九二共識」、「ㄧ中各表」及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中國人,頗受泛藍政治聯盟及中間選民普遍肯定。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也提出堅守及實踐《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主張回歸以憲法治理國家及兩岸關係的定位,明定兩岸定位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言明中華民國是「國」、台灣是「家」,融合中華民國與台灣主體性,避免中華民國被「台獨化」。這具有澄清賴清德所論主張「務實台獨」,宣稱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混淆「台灣獨立」與中華民國關聯性。

儘管侯友宜提出遵守憲法及「兩岸兩區」定位,對於「九二共識」尚須進一步詮釋,消弭國民黨內部及泛藍政治聯盟質疑。賴清德提出「九二共識」等同「一國兩制」、「務實台獨」,其所造成兩岸僵局比蔡英文所提「維持限狀」更為嚴重。侯友宜拜會前主席連戰、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及前總統馬英九,紛紛取得其政治支持,皆倡議「九二共識」、「兩岸和平願景」,這顯示國民黨內部元老政治領袖,皆認同其回歸憲法及關係條例主張。隨著選戰局勢升溫,一旦侯友宜明確詮釋「九二共識」,即能展現政策優勢及治理能力,「九二共識」成為凝聚整合泛藍政治聯盟黏著劑。

戰略模糊緩衝地帶消失 選擇民進黨 青年上戰場

▲ 賴清德的兩岸論述,恐刺激大陸對台政策從「和統」轉向「武統」。(圖/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已多次宣稱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及倡議「兩岸互不隸屬論」、「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及「台灣事實上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將激起兩岸民族主義衝突,刺激大陸社會中華國族主義及愛國主義反撲,成為其對台政策從「和統」轉向「武統」之政治藉口。當民進黨兩岸論述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時,恐造成戰略緩衝地帶消失,致台灣安全陷入兵凶戰危,故而社會有「選擇民進黨、青年上戰場」之憂心及質疑。

賴清德的兩岸論述及路線若一再持此方向發展,這無助於增加台灣戰略空間,反而使台灣陷入戰略絕境,如同悲觀論以為「選擇賴清德形同選擇戰爭」,「賴清德將成為習近平武統台灣的超級在地協力者」。近日大陸網路流傳許多大陸網民支持賴清德,並非認為其能帶來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反而是一種嘲諷式助攻「急獨招致急統」,兩岸關係發展將從和平發展「主旋律」,可能改弦易轍為「武統」。就此而論,侯友宜的兩岸論述,遠比賴清德更具有穩定兩岸關係作用。

▲ 賴清德的「務實台獨路線」,讓社會有「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之憂心及質疑。(圖/軍聞社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朱立倫應妥善消弭「換侯」聲音 扮演政治領袖地位

仔細回顧檢視國民黨在2016年、2020年總統大選失利,其主因不在於主張「親中」、「和中」、「友美和中」均衡戰略之兩岸路線,及主張「九二共識」,而應是黨內部欠缺凝聚團結,派系權力鬥爭激烈,如爆發「換柱風波」及「郭台銘風波」,最終形成一個「團結民進黨」對抗「分裂國民黨」。我們進一步檢視,國民黨在2018年及2022年分別贏得地方大選,取得壓倒性勝利,形成「藍地方包圍綠中央」執政態勢,這顯示民眾對國民黨支持度頗為穩定。

然而,國民黨卻在總統大選中,因無法整合派系,團結合作無條件捍衛「共主」,故而難以形成分進合擊的力量;反而因「換侯風波」及「郭台銘風波」,最終相互傾軋抵銷政黨候選人競爭力。因此,朱立倫主席若要成為「造王者」,必須以其政治威望及領導權鞏固侯友宜作為黨候選人地位,排除黨內外質疑避免內部被分化。如此兩次勝選的地方選舉紅利及「示範效應」,最終對總統大選才不會產生「鐘擺效應」;而是發揮合力產生「骨牌效應」、「滾雪球效應」。朱立倫必須妥善消弭「換侯」政治聲浪,始能真正奠立其在國民黨歷史地位,及在後蔡英文時代持續扮演關鍵重要政治領袖角色。

▲ 2016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因「換柱」而大敗。(圖/主辦單位提供)

泛藍加強政治互信及團隊凝聚 取得政策話語權

儘管目前侯友宜民調支持相對低,但這並非是一種「新常態」,由於其市政治理績效優異,獲得普遍認同,始能在2022九合一大選成為全國最高票當選的市長。其所要加強的是兩岸暨國際事務論述及路線闡述。侯友宜從未有類似黨主席朱立倫曾提出「親美反共」路線,宣稱「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也沒有如同前主席江啟臣提出立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簡稱「憲法九二」),更無國民黨內對「九二共識」質疑,包括「懷疑論」、「過時論」及「替代論」、「揚棄論」。這顯示其兩岸及國際論述相當謹慎、穩健及不躁進。

從侯友宜接連拜會黨內大老請益,及作為黨候選人須遵循國民黨政綱精神,國民黨最終選戰主軸應須回歸至「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之「原初主張」。侯友宜只要重申確認「九二共識」,即可整合黨內部深藍力量及泛藍政治聯盟新黨、親民黨等政黨勢力。就此而論,侯友宜倡議回歸憲法、關係條例,捍衛中華民國及界定兩岸分屬台灣地區及大陸地區,仍屬中規中矩之政策訴求。侯仍應屬目前國民黨內及泛藍政治聯盟最適格總統候選人,其市政滿意度及支持度名列前茅;其政策論述相對穩定、一致性,而無躁進主義之盲動。

▲ 朱立倫必須妥善消弭「換侯」政治聲浪。(圖/記者林敬旻攝)

檢視2020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從施政滿意度極低及參選總統支持度也極低的「雙低困境」中,甚至獨派大老要求由「台獨金孫」賴清德替代參選,最終蔡英文成為民選總統有史以來最高票當選的總統,並非目前支持度低迷即會固著性,而是隨選情變化瞬息萬變。眼下朱立倫主席及泛藍政治聯盟應加強政治互信及團隊凝聚,避免再次爆發「換柱風波」及類似「郭台銘風波」;同時,侯友宜的兩岸暨國際事務政策論述及路線,也應發揮包容性整合作用,吸納郭台銘部份有益主張,以取得政策話語權及路線主導權。從國民黨內部團結凝聚,再到泛藍政治聯盟勢力政治支持整合,在此基礎上拉攏中間選民支持,方能實現民主台灣之政黨輪替再現。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柳金財

柳金財 柳金財

畢業於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班。現任職於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並兼任學生事務長一職。在研究領域方面,主要為政治學、國際關係;跨及中國研究與兩岸關係領域。

柳金財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