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琇慧/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所所長
你也許知道林肯領導南北戰爭,廢除奴隸制度,是美國公認的偉大總統,但你可能不知道他有許多時光處在嚴重的憂鬱中,分別在他的初戀情人及兒子過世時憂鬱發作。憂鬱症是相當要命的疾患,最大的威脅是自殺,所以不論你是當事人或其親友,首要任務就是幫助當事人存活下來,活著才有可能,包括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找到康復的路,否則就成虛空。
空虛正是憂鬱症患者常見的情緒困擾之一,英國詩人柯立茲(Samuel Taylor Coleridge)以詩描寫憂鬱:
悲傷,沒有疼痛沒有失落沒有陰暗
疲憊,窒息的平靜,冰冷的憂鬱
沒有解脫不能排遣
無論以話語、嘆息還是眼淚
陷入憂鬱時,當事人絕望且不快樂。孤立自己,逃避朋友,拒絕參與聚會,即使是過去很期待的活動。身體方面,幾乎都沒有食慾;有些個案則充滿自我懷疑,太焦慮,用吃東西來塞滿自己;並有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行為動作坐立不安,緩慢或激躁。對自己與事情的認知皆負面,容易有罪惡感及無價值感,思考與專注力降低,反覆地有死亡念頭。
▲ 陷入憂鬱時,當事人會孤立自己,逃避朋友,拒絕參與聚會,甚至反覆地有死亡念頭。(示意圖/123RF)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生物醫學對於憂鬱症,集中在神經傳導物質缺陷的討論,譬如需要適量的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腦部的快樂中心才能夠運作,發現抗憂鬱劑可以有效的調節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然而有些人對抗憂鬱藥物的反應不佳,所以必然有生理以外的因素。
例如經歷創傷未得療癒等環境心理因素所誘發的憂鬱,早期的失落影響當事人的自信,其處理壓力的行為沒能降低壓力,反而帶來心情低落的惡性循環。歸納其共通的習慣如下:
1、自我挫敗的語言,常跟自己說:我很失敗。
2、聚焦過去與未來,不是活在當下:懊悔前一刻講錯話,自責過去做錯決定,想像將來一定沒有希望,很容易忽略眼前藍天白雲的美麗。
3、不包容自己:嚴苛的挑剔自己的缺點,總是對自己不滿失望,感到生氣甚至憤怒。
4、抗拒情緒:當事人有壓力,心情不好,但又要求自己不應該焦慮,不應該難過,處於不接受自己情緒的矛盾掙扎。(所以不要對憂鬱的人說:不要傷心,想開一點,而要試著了解其情緒,跟他說:你很難過、緊張、憂慮將來等同理反應。)
5、過度依賴他人的支持與贊同:習慣討好順從,對於旁人的批評和反對極敏感。
▲ 不宜要求憂鬱的人想開一點,而是要試著了解其情緒。(圖/pixabay)
然而憂鬱症絕對不是無病呻吟,邱吉爾飽受憂鬱症折磨,不時發作,稱「心中的抑鬱就像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所以憂鬱症患者最挫折的,往往是被親友誤解,以為當事人意志力不夠,自怨自艾,或是懶惰,憂鬱症不只是不快樂而已,是需要治療的。很多受困於憂鬱症的人,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他們害怕把症狀顯露出來,這樣只會不被了解,承受更多的痛苦(包括質疑自己是否只是不想努力的藉口),因而假裝沒事。
感謝我的個案們信任坦露,教會我憂鬱的真實滋味(而不只是教科書及診斷準則手冊中的文字),允許我加入他們的一段歷程,彼此共同合作,為憂鬱的痛苦找到出路。以此文鼓勵還在低潮中的憂鬱患者及其親友,不要放棄,持續守護著獨特而且珍貴的生命。就如林肯總統發作過多次的憂鬱症,他的親友害怕他自殺,注意著他,他活了下來,方有解放黑奴的偉大貢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我們想讓你知道…以此文鼓勵還在低潮中的憂鬱患者及其親友,不要放棄,持續守護著獨特而且珍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