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教化成效和再犯率 未見法務部和矯正署定期公布

我們想讓你知道…司改國是會議要求矯正署定期公佈外役監實施成效,也就是,以科學化的方式,將矯正教化成功的比率提供給社會做參考,但至今未見科學化數據。

▲ 法務部長蔡清祥回應外役監條例修法問題。(圖/記者吳銘峯攝)

● 李俊宏/台灣成癮醫學會理事、精神科醫師

矯正教化體系的改造,相較於心理衛生,在2016年「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上討論過。當時,矯政政策受到相當的重視。

外役監的問題,當時在司改國是會議與後續司改、獄改會議裡面,提到的是應該放寬門檻條件,讓受刑人有機會進到外役監,甚至應該要增加外役監服刑的提供量。

沒有科學化數據   社會看不到外役監成果

另外,司改國是會議也要求矯正署定期將外役監相關成效,以科學化的方式,將矯正教化成功的比率提供給社會做參考。從司改到現在,當時的發言資料在網路仍可搜尋的到,政策往此方向,我應該沒說錯。現在正是將數字提出來的時候,矯正署應說明像殺警案這樣被判重刑或十年刑期內的重大治安事件個案,也能在外役監的協助下,顯著減少再犯,協助社會融合。社會應該要給這樣的個案一個機會。

但,就是沒有。因為矯正署和上級主管機關法務部都沒有提供矯正教化資料,所以員警覺得無效,為學長抱不平;因為沒有,所以矯正署和法務部連出來捍衛自己的政策理想都做不到,一被罵就轉彎;因為沒有,連監所花的錢跟出的人力值不值得都不知道,眾人只好停留在矯正教化以後再犯率極高的印象。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坦白說,扣除毒品跟酒駕、緩起訴以外,其他犯行究竟再犯率與影響再犯因子為何,幾乎沒有人清楚,也很難延伸研究或依據實證給建議。最後,法院審理重大刑事犯罪時,就只好問精神科醫師被告可不可以教化?有無可能教化?

我們國家科學化治理的能力很差,負起責任來吧!這又豈止是受刑人能不能去外役監的問題而已?若是連主管機關都說不清楚,那還是建議調整成成癮個案與精神病患的治療性社區吧,起碼實證還多一點。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李俊宏」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