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德義/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助理、政大外交系碩士生
由馬英九基金會所邀請的陸生參訪團於本週一(7月17日)訪問政大,並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政大學生舉行閉門會談,而筆者有幸受邀參與其中。此次兩岸青年交流所反映的正向氛圍,將為未來的交流打下基礎,不過這亦取決於台灣各政黨是否能在此議題上達成共識。
為何兩岸青年交流如此重要?
此次參訪團學生來自北京、清華、復旦、湖南及武漢五所大學,在台九天行程中,將前往十六個地點,行程豐富緊湊。有學生在政大交流座談會中即表示,已深刻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友好。前總統馬英九在帶領同學們參觀國研中心七十週年特展時,兩岸學生就已聊到「欲罷不能」,呼應馬稱兩岸青年是「渾然天成」。透過親身參與此次政大的交流座談,我認為兩岸青年的互動至少有三大重要性。
▲ 由馬英九基金會所邀請的陸生參訪團於17日訪問政大,並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和政大學生舉行閉門會談。(圖/作者周德義攝)
第一,邀請陸生來台,並與台灣青年面對面交流互動,除了能增進大陸青年對台灣認識外,更間接使其感受到台灣突出的軟實力(soft power),提升對台灣的友好與正向觀感,逐漸被台灣所吸引並最終愛上台灣。陸生團抵台第二天就到天母棒球場觀看中華職棒味全龍與兄弟象的比賽,並被台灣獨有的棒球文化與比賽氛圍所吸引。陸生亦在座談會上對台灣學生提出有關台灣棒球與籃球的相關問題,而我方透過說明這兩項運動在台的現況,更能激發陸生對於台灣體育層面的興趣。政大行最後由奧運金牌得主、北大碩士生丁寧在學校體育館與政大師生切磋乒乓球技劃下句點,這不禁讓人想起1970年代讓美中關係破冰的「乒乓外交」。我們如果追趕不上大陸的硬實力(hard power),那更應加對中軟實力層面。
第二,此次交流有助於台灣青年更認識大陸。我國在民主體制下,民眾獲取大量網絡資料(新聞)輕而易舉,又或是透過專業期刊和書籍,以培養對大陸的認識與掌握其現況和未來發展。但這無法使我們瞭解大陸民眾對台灣認知或感受(perception)如何。換句話說,他們對於台灣人民與文化、台灣本身現況與發展、台灣政府有什麼樣的認知與感受?透過與大陸青年的面對面對話,我們更能為這些問題提供更多答案。或許你會問這些問題為何重要?我的回答是,這將有益於我國未來大陸政策的調整。如何制定一個有效政策,不僅取決於台灣瞭解對岸多少,更取決於台灣掌握對岸瞭解其多少的程度。畢竟最終政策是否有效不是因為台灣認為其有效,而是大陸如何接受這個政策。不過較為可惜的是,或許是此次陸生訪團的敏感性,再加上交流座談現場的莊嚴氛圍,陸生在回答上述我所提出的問題時以較為保守的方式回應。
▲ 前奧運桌球金牌選手丁寧與政大桌球隊學生進行短暫桌球交流切磋球技。(圖/記者湯興漢攝)
第三,兩岸青年如能在制度性框架中進行長期互動,將能逐漸改善兩者對彼此的錯誤認知(misperception)。如同我在〈一個台灣人與中國的故事 和平從人與人交流開始〉一文中提及,兩國民眾對彼此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誤解。倘若未來能透過制度性框架,指的是以本次陸生團訪台作為基礎,日後將兩岸學生交流定期化,輪流互訪兩岸城市,並由政府機關主導或委託民間單位執行。這麼做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透過長期提升大陸青年的對台認知,最終將會影響大陸對台政策的調整,畢竟在交流過程中接觸的陸生,很有可能亦是未來政府的對台政策制定者或執行者。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兩岸青年交流取決於台灣主要政黨的合作
然而,兩岸青年間的交流是否能建立一個制度性框架,取決於台灣未來執政黨與主要在野黨能否在此議題上合作。目前2024台灣總統大選主要參選人對於兩岸關係的態度,透露出未來兩岸青年交流的可行性。撇開國民黨不談,民眾黨籍與民進黨籍參選人皆同意兩岸需要對話,只是後者在其提出的「和平四支柱」中,主張兩岸如要對話須以「互惠」、「尊嚴」及「不設前提」為原則。北京對此主張是否能接受還是一個問號。至少在政府對政府層級的對話,北京依舊堅持承認 「九二共識」需作為對話先決條件。但在兩岸青年互動上,北京應將此與「九二共識」脫鉤,而未來台灣朝野政黨也不能把青年議題與政治因素掛夠。兩岸維持對話不僅符合雙方利益,亦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的「一中政策」(One-China Policy)中最重要的核心,即是美國期待兩岸紛爭以和平方式解決。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與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於上月先後表示,美國不會阻止兩岸交流,更期待雙方展開溝通對話。
▲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上月表示,美國不會阻止兩岸交流,更期待雙方展開溝通對話。(圖/總統府提供)
我們看到美中正積極展開對話,不讓雙方間的「常理性護欄」(common-sense guardrails)倒塌。兩岸間更需要一個護欄,而護欄的建立從兩岸青年交流開始。一位資深政治幕僚曾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兩岸問題的責任在於你們這個世代,需要你們去解決」。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兩岸間更需要一個護欄,而護欄的建立從兩岸青年交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