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外送平台面臨獲利挑戰 使用者付費成趨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兩大外送平台Foodpanda和Uber進入台灣市場都在10年左右,一直用補助政策來擴大市場規模。為維持台灣外送平台市場的健康成長,外送平台使用者付費已是必然的趨勢。

▲▼foodpanda推「pandago」物流。(圖/記者蕭筠攝)

▲外送平台是一個媒介串聯餐飲業者、外送夥伴、消費者的多邊平台關係,彼此共生共存、互相依賴、互利,屬於典型「多邊平台」經濟模式。圖為foodpanda推「pandago」照片。(圖/記者蕭筠攝)

●李禮仲/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副教授

若不是疫情,餐廳禁止內用,很難想像我這種上年紀的人,會開始使用外送服務;結果一用不得了,簡直是發現新大陸,原來住家周圍3公里內有這麼多餐飲選擇,從早餐到消夜,任何時候不論晴雨都有上百種選擇,只要加入會員,幾乎不需再支出運費,對消費者而言真的很划算。但以經濟學角度來看這種傾斜的商業模式,業者根本無法獲利,這也讓我開始探究外送平台這個新興經濟模式。

外送平台是一個媒介串聯餐飲業者、外送夥伴、消費者的多邊平台關係,彼此共生共存、互相依賴、互利,屬於典型「多邊平台」經濟模式;也就是平台對其中一端使用者的價值,或隨著另一端使用者數量而增加,並形成正向回饋,透過外送平台兩端的間接網路效應,進一步增強規模經濟帶來的競爭優勢,這也就是為何平台業者進入新興市場,必須採取大量補貼政策,來達到市場規模。

▲Uber Eats公關照▼             。(圖/業者提供)

▲國內外送業者提供的服務項目內容相較於收取的費用可說不成比例,與國外相比更是極為便宜,為維持台灣外送平台市場的健康成長,使用者付費已是趨勢,圖為Uber Eats外送照片 。(圖/業者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建置外送平台的成本非常高昂,為確保所有訂購流程可供使用者穩定且流暢的應用,上架後仍需持續投入大量資源優化APP應用及開發新服務功能。台灣外送平台主要營收來自餐廳約35%的抽佣,扣掉支付外送員薪資,剩下的要支付硬體、人事等費用,顯而易見絕對無法獲利,只能持續累績虧損,也因此調整使用者付費政策,是必須且正確的下一步。

既然虧損,為何Lalamove、7-11、新光三越skm eats、Foodomo、全聯等,仍前仆後繼想加入戰場?以經濟學來說,後繼者要進入市場,則會面臨多邊市場所特有的「蛋雞悖論」問題,也就是沒有消費者願意使用餐廳家數很少的平台,也沒有餐廳願意加入會員數很少的平台;再加上越晚進入市場,障礙越高,也因此上述業者即使知道門檻很高花費也高,仍要進入外送平台市場,因為若現在不做,未來進入市場難度將更高。

目前兩大外送平台Foodpanda和Uber進入台灣市場都在10年左右,一直用補助政策來擴大市場規模,但補貼政策能維持多久?全球外送產業目前幾乎都還在虧損,日本最大外送平台「出前館」去年的營收,還不足以支付外送員佣金。為支撐營運成本,國外平台業者陸續對消費者收取2.5%到10%的服務費,國內兩大平台業者也開始收取服務費。以使用者付費的概念來說,國內業者提供的服務項目內容相較於收取的費用可說不成比例,與國外相比更是極為便宜,然而這些服務費確可讓外送平台業者虧損減少。為維持台灣外送平台市場的健康成長,外送平台使用者付費已是必然的趨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