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公理正義 冷洌操弄制度 迷失的法律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司法院又積極建置AI寫判決系統,可望9月底前上線。近年先增加了法官助理,而後又要求增加司法事務官,如今又要再增加機器人?現在社會大眾普遍不信賴司法,究竟法律人要把司法制度折騰成什麼樣子才甘心?

▲▼「司法改革重點成效記者會」,司法院長許宗力、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法務部長蔡清祥。(圖/記者吳銘峯攝)

▲司法院、法務部今召開「司法改革重點成效記者會」,說明司改6年推動的《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等諸多新制,但是否真能為社會所認同?仍有疑慮。(圖/記者吳銘峯攝)

●李復甸/東吳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

20年前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柯隆曼(Anthony T. Kronman)發表了一本批判法律界的重要著作《迷失的法律人》,細述美國法律人的心靈,原先自詡為法律政治家的法律人拋棄了理想與堅持,把法律變成了工具。柯隆曼針砭美國法律人的巨著,卻像在諷刺時下的台北。一群高舉公理與正義大旗的法律人撼動了長久的威權政治,但在浸淫於臭氣熏天的權力財富後,利用法律人冷冽的理性操弄法律;用法律人凌厲便給的口舌矇騙民眾,法律人的理想與熱情早已斲傷罄盡。

數日前,司法院公布所謂的司法改革重點成效。司法院長許宗力大言列舉施行的國民法官新制、終審法院實施大法庭,及《憲法訴訟法》,狀甚得意。

▲▼全民支持陪審參審一併試行大集結記者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林永頌律師 台灣陪審團協會鄭文龍律師。(圖/記者屠惠剛攝)

▲台灣陪審團協會表示,司法院花了大筆經費在做「國民法官」的大內宣,以致司法依然無法獲取人民信任,真正淘汰不適任法官少之又少。(圖/記者屠惠剛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專家參審、陪審、觀審皆因違憲之虞未採用 創造國民法官制度掩蓋違憲

事實上,國民法官最早源於民國88年全國司法會議,當時對於社會詬病的行政訴訟及政治案件主張使用參審。翁岳生院長考慮有違憲之虞,連專家參審都不敢貿然採用。其後有人主張引進陪審來認定事實還是顧慮違憲。經一再斟酌,司法院建議用舉世未見的觀審制。民進黨全面執政後,為了表現與國民黨所標榜的不同,挾立法院的多數優勢,強硬決定對重大刑案採用參審,由素人出任法官,非惟認定事實而且適用法律,給予量刑之權。創造了「國民法官」這個聳動誘人的名稱,卻刻意掩蓋了違憲的事實。

廢除判例改採大法庭和憲法法庭 司法成五審判

司法院廢除了判例制度,以大法庭方式實施統一法律見解。由歧異案件法官或當事人提出,法律見解對提案庭所提的案件有拘束力。然而,大法庭制度卻以司法行政作用統一法律見解,侵害了立法權,也不符合司法直接審理的本質。

《憲法訴訟法》原先的目的在實現金字塔型訴訟結構。翁岳生院長的計畫是將大法官會議之憲法解釋個案化且訴訟化,從弱化最高法院進而由憲法法院取代,但終告失敗。目前的法制依然存留地方、高等、最高三級法院,而在最高法院加了大法庭,又增加了司法院憲法法庭。如此豈不變成了五級法院?原先希望能達成憲法爭議的救濟純為個案訴訟,避免因司法的解釋取代立法功能,造成司法權侵害立法權。但目前的制度非但創造了疊床架屋的怪異司法體系,而司法院並未放棄對法律的解釋權,侵害立法職權的現象依然存在。

司法增加人力後 又要用AI 司法信賴更低下

司法院又積極建置AI寫判決系統,可望9月底前上線。近年先增加了法官助理,而後又要求增加司法事務官,如今又要再增加機器人?現在社會大眾普遍不信賴司法,究竟法律人要把司法制度折騰成什麼樣子才甘心?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中時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李復甸專欄

李復甸專欄 李復甸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執業律師,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理事長。曾任立法委員、監察委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