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嫌樓上太吵砍死夫妻檔 漠視鄰居抗議釀殺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如果把鄰居的抗議都當成惡鄰,就很容易引發後續的糾紛與衝突,讓事情變得更難收拾。

●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來講一下最近發生的噪音殺人案。

首先,光是鄰居噪音糾紛,會不會殺人?

還記得去年9月,基隆有一件六十多歲男子趁著倒垃圾,砍死同樣六十多歲樓上鄰居的案件嗎?沒什麼其他糾紛,就只是因為抱怨噪音干擾。

就樓上樓下噪音干擾來說,聲音吵是物理現象,但跟你反映以後,如果得不到滿意回應,甚至彼此發生口角,出言不遜,那麼吵,就會變成鬧,而有了心理意義。等到下次樓上再傳來咚咚咚的碰撞或敲擊聲,本來樓下只是想像你在修理東西什麼的,現在因為有了口角衝突,浮現的是樓上鄰居惡意的嘴臉,於是氣上加氣,讓原本的聲音變得更吵,因為有了心理作用。基隆那件,不就是如此?三番兩次因為噪音起了口角,火氣越來越大,最終釀成肢體衝突。

▲ 去年9月初,基隆一名許姓男子,因不滿鄰居黃姓男子長期製造噪音,雙方在住家樓下偶遇發生爭執,許男憤而持刀砍死黃男。(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鄰居要的只是「你在乎我的感受」

很多時候,鄰居反映被吵,只是希望得到一個「你不是故意吵我,真的是不得已,你也確實有在乎我的感受!」那樣的同理回應,偏偏被反映的人最常有的回應是:「有嗎?只是正常生活的音量,你太敏感了!」

所以說,這類台灣常見的鄰居居住品質糾紛,處理上就是必須認真看待人家的投訴,表達同理的感受,讓對方知道:「我不是故意要吵你!真的是沒辦法避免那些聲響!」而不是:「你有證據嗎?分貝計有量到嗎?還是你要跟管委會反映?你可以報警啊!」

還記得隋棠跟鄰居的噪音糾紛嗎?怎麼引起?小孩在客廳跑跳。

有人說:「已經裝設隔音,花了好多錢,怎麼還是抱怨吵?」

小孩跑跳是何等的撞擊力道?你再怎麼隔音也沒有用。

▲ 今年2月初,藝人隋棠曾與鄰居發生糾紛,鄰居反映隋棠家人發出噪音,隋棠發出聲明表示有做特別隔音等,雙方都各有說法。(圖/翻攝自Facebook/隋棠)

對爸媽來說,小孩跑跳是正常活動力的展現,而且也不是一天到晚跑跑跳跳,就只是偶而跑個幾步,然後跳上沙發而已,有什麼大不了?但,對樓下鄰居來說,卻是一場惡夢,因為樓板被幾十公斤重量撞擊是一種超重低音,不可能隔音,即使戴上耳機,音樂放到最大,一樣會被吵到。

15日發生在高雄的砍鄰案,2、3年前被樓下抱怨吵鬧,也曾被投訴管委會,協調2、3次,給大家一個警惕。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人口密度高 擾鄰糾紛頻傳 

鄰居相互干擾的糾紛,在台灣非常嚴重,除了噪音,還有菸味、油煙味、雜物堆積、寵物隨地大小便等等,但以噪音干擾最嚴重,因為噪音很難完全擋住。這類糾紛衍生的衝突,這幾年看起來越來越激烈,尤其最近這一起,應該是治安史上最嚴重的噪音衝突事件,以前從來沒聽過。美劇《怒嗆人生》,也是因為一件本來不算什麼的小衝突,因為處理態度的問題,釀成殺機,其心理歷程的演變都是類似。

▲ 台灣人口密度高,擾鄰糾紛時有所聞。(圖/記者邱顯燁攝)

每逢這類噪音衝突,就有人說:「大樓老舊隔音差,容易有什麼水管聲、水槌效應」云云,固然沒錯,但光是噪音,還不至於氣到要動手,而是雙方處理態度讓事情雪上加霜。當然,被吵的人如果本來就有失眠問題、情緒困擾或壓力很大,對噪音的忍受度也會降低,或許再加上這樣的鄰居糾紛,便可能引發難以收拾的衝突。

台灣人口密度居世界前茅,對這類鄰居糾紛應該有一個系統性的研究與探討,但未曾有相關討論,竟然還有人提什麼「如何處理惡鄰」這樣的建議。你如果把鄰居的抗議都當成惡鄰,就很容易引發後續的糾紛與衝突,讓事情變得更難收拾。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沈政男」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沈政男專欄

沈政男專欄 沈政男

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新詩首獎、梁實秋散文首獎等二十項文學獎。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