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勒斯坦恐怖組織哈瑪斯逃過以色列的科技法眼,以五千多發的自製飛彈攻擊以色列邊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黃崇哲/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
當加薩走廊忽然向以色列發射了5千枚火箭彈,震撼的不僅是開展中的以沙和平進程,更是將世人預期中的中東平穩發展徹底的打回局勢動盪。原來,世界大同的夢想仍是如此遙遠,祈禱人類和平的根基竟是那樣的脆弱,那樣的不堪一擊。
身處遠東的台灣人,看到哈瑪斯對無辜人民的殘暴恐怖,也讀到以色列政府對大量巴勒斯坦人民管制迫害的紀錄,當下實在很難評論以巴衝突的孰對孰錯。畢竟,巴勒斯坦地區長期以來因為宗教與國際政治的影響,所有衝突已經轉換為種族基本生存權的爭取。令人惋惜的是,歷經千年苦難流亡歷史的猶太人與世居於此的阿拉伯人間,過去比鄰而居、和平共存的畫面將不復存在。未來,有你無我,你死我活的生存廝殺將如詛咒般的在那片土地上延續下去。
但在此刻,除了從心中寄送遙遠的祝福外,更應回思台灣本身的情勢發展。特別是在地緣政治的相互牽引中,俄國入侵烏克蘭與以巴衝突之間的連動,是否也會勾起獨裁侵略者的幻想,狼子野心,鋌而走險。對於這樣的情勢,我們不能不備、不能不防。
▲ 過去幾年間,由於美中競爭情勢的發展,台灣已成為地緣政治緊張的熱點。(圖/路透)
在過去幾年間,由於美中競爭情勢的發展,已經讓台灣成為地緣政治緊張的熱點。對照之下,我們對於此類軍事風險的認知與準備卻相對不足。例如在去年,因為伊斯蘭聖戰組織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爆發,8月7日從加薩走廊對以色列發射了百餘枚火箭砲,當時筆者正在耶路撒冷用餐,空襲警報大響,餐館老闆於是引導所有賓客至地下室避難,直至半小時警報解除後再繼續供餐服務。
等待期間,旁邊以色列人當聽聞筆者是台灣人時,直接反應問及:台灣人應該很熟悉這樣躲空襲吧?畢竟當時世界媒體聚焦報導,中國藉故裴洛西議長訪台而大肆軍演騷擾台灣領空,所以直覺上認為台灣應該也是全民習於空襲避難;殊不知對多數台人而言,這樣的演練竟是如此遙遠生疏,如果真的發生,不知道還有沒有足夠的時間讓眾人學習因應方式,妥善避難求安。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居安思危」非口號 須提早因應風險
事實上,對於台灣的安全和平有各式各樣的挑戰,有些動機是為了破壞台灣支持和資助反侵略戰爭的能力,有些則是為了製造混亂來增加對台灣政府機構和經濟的不信任,並降低抵抗侵略的決心。不論是網路攻擊、實體攻擊,或者是操弄市場的攻擊來影響金融安定,都將破壞我們已經習慣穩定的金融與資本市場。面對這樣多的可能挑戰,我們真的更需要「居安思危」的態度來準備與因應。
▲ 據金融服務公司安聯集團公布的「2022年全球財富報告」中統計,扣除負債,台灣的人均淨資產約13萬8,220歐元,是僅次於美國、瑞士、丹麥與瑞典,世界人均淨值第五高的國家。(圖/記者邱顯燁攝)
尤其是,世界存有太多一觸即發的政治風險,對資產擁有者的風險更是巨大。單單依據金融服務公司安聯集團(Allianz)公布的「2022年全球財富報告」(Allianz Global Wealth Report 2022)中統計,扣除負債,台灣的人均淨資產約13萬8,220歐元,比新加坡的13萬4,150歐元還高,全球僅次於美國、瑞士、丹麥與瑞典,為統計中世界人均淨值第五高的國家。這樣的財富也提高了台灣人財富在全球投資市場的比重,2022年底全球國際投資部位淨資產高達1兆4,107億美元,這些財富用不同的形式遍布於全球的金融市場之中,也同時承擔著不同的金融風險。
如此龐大的資產部位在面對政局風吹草動時,該如何保全是亙古以來金融業面臨的考題,在歷史中,戰爭威脅與金融發展往往都是相隨相生。嚴格來說,金融業正是最重視風險的產業,也是藉由有效分攤風險,取得顧客信任而託付財富、創造經營獲利的產業。正因為金融產業本來就是最重視風險管理的,只有能夠妥善因應風險管理的金融業者才能脫穎而出,一步步壯大而成為百年、數百年企業。只是,對照當前台灣金融業對於地緣政治的控管能力,我們對於地緣政治風險的反應仍往往是事件發生後的處理,而非事前的前瞻風險評估,這樣的能力缺口實在應該加速填補。
▲ 台灣的金融業應有責任對顧客呈現出更強的危機意識與風險管理策略,以確保顧客的資產。(圖/視覺中國CFP)
尤其面對這次以巴衝突的突發,台灣的金融業應該有責任要對顧客呈現出自身更強的危機意識與風險管理策略,來證明對於保全顧客資產的承諾。除了強化金融機構對於資安攻擊的防護能力提升外,在資訊保全上,當危機衝高時,金融業能否證明自身對於資料的保存保管值得信賴,不致因為砲火的攻擊而讓財富與保險資料一抹而空?試想,如果當警報響起時,可否讓金融客戶一指選定,將個人的金融資料備份於日本或美國的雲端系統之中,以待砲火停歇時認證無損回復,重建未來。諸如此類的問題,細加思考,實在有太多事項值得現在開始準備,來證明金融業的風險控制價值。
當然,對於金融資產標的配置,也應該要納入能強化國家安全的思考,例如增加對國防產業的支持與金融產業的發展,這樣在投資獲利的同時也獲得安全的保障,這些都是金融應該有的國安思維。
國家目前對於金融安全的準備有待強化
我們必須有更好的因應措施,為落實全民國防理念,實施動員準備,保障人民權益,台灣已經在2019年進一步修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來為可能發生的戰爭與災難進行動員準備。在該法中,分別針對動員準備階段(指平時實施動員準備時期)與動員實施階段(指戰事發生或將發生或緊急危難時),如何經由精神動員、人力動員、物資經濟動員、財力動員等面向,交由各部會及早規劃準備方案,以積儲戰時總體戰力。
▲ 台灣已在2019年進一步修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來為可能發生的戰爭與災難進行動員準備。(圖/資料照)
只是,我們檢視2023年版的全民國防應變手冊,其中教導民眾關於緊急避難、掌握正確訊息、敵我辨識等知識外,卻鮮少有關於金融信心的動員計畫。一旦有風吹草動,金融的穩定將是國家社會持續運作的重要基石。從這次的烏克蘭經驗中,為了維繫人民金融生活的正常運作,該國政府與人民的諸多作為,都應是我們難得的參考資料,也值得我們研究後配合我國情勢來修訂,訂定相關演習計畫,讓金融機構與金融消費者對於資產安全具備更強信心。
我們沒有掉以輕心的本錢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緊張情勢,包括政府、產業或者人民本身,台灣絕對沒有掉以輕心的本錢。
以金融部門為例,在與時間的競賽中,金融機構不僅應該加強資安、防恐等研究和必要投資,讓金融機構在面對衝擊時,有更高的韌性來延長抵抗攻擊的時間,或者縮短回復服務的等待。同時,政府部門中,各金融部門監管機構更應制定出積極的、經過演練的計畫來應對匯率、貨幣、網路和其他攻擊,並持續演練,提高政策操作的熟悉度。
具體來說,單賴目前《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中規範的財力動員內容,可能無法讓台灣社會在面對挑戰時,產生降低恐慌的效果,所以,如何將財力動員與精神動員相互結合,在財力動員中,讓民間部門的資源也加入,成為穩定的力量。
▲ 唯有善用全民參與作為後盾,才是對抗侵略的最強武裝。(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因為民心將是最重要的決戰關鍵,只要民心有韌性,國家抗敵就有韌性。透過學習過去曾經參戰的國家經驗,我們要思考如何讓人民具備足夠的金融信心,相信新台幣資產不會被戰事打垮,也讓大家願意支持購買戰時的公債,在戰後換得豐厚的國家尊嚴,這些都是台灣面對挑戰時的決勝關鍵。唯有善用全民參與作為後盾,才是對抗侵略的最強武裝。
回想兩次的以色列考察經驗,最美的風景不單單是耶路撒冷的古牆或地中海迷人的落日,而是以服役為榮並投身科技研發的猶太小子身影,是百貨公司裡背著步槍選購彩妝的女兵,他們臉上都有著為家為國的決心。只是,現在同樣的堅毅神情,也在巴勒斯坦的青年臉上映射著,實在令人憂心於這段曾經難得的平和歲月,何時才能再現。
無論如何,不能讓同樣的憾事在台灣發生,我們與其依賴僥倖,不如更期待備而不用的幸運,就讓台灣各界共謀強化韌性對策,就從金融準備開始,以更多的對策與演練來增強更大的信心,對抗不理性的侵略,希望世界和平。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台灣銀行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們與其依賴僥倖,不如更期待備而不用的幸運,就讓台灣各界共謀強化韌性對策,從金融準備開始,以更多的對策與演練來增強更大的信心,對抗不理性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