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是優客李林的經典歌曲。(圖/年代新聞提供)
● 作者/ 黃揚明 (剝雞)
優客李林的經典歌曲〈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套用在現今在野侯、柯兩股勢力,可改寫成「輸了賴,贏了老三又如何」。
回顧「在野陣營合作」的初衷,出發點是因多家民調都顯示過半民意主張政黨輪替,但是,只要在野力量分裂,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機率就高達99%。
在10月14日黃金組合談判啟動之際,我早說過藍白合會是一場海市蜃樓,果如預期地,即將瀕臨破局。看見有位網友點評得好:「一覺醒來,回到2000年。」
2000年總統大選,陳水扁以不到4成(39.30%)的得票率當選,仰仗的就是泛藍陣營的分裂,選後一般認為,扁當選的關鍵因素,就是原本選情一路領先的宋楚瑜一方面受到藍軍發動的「興票案」攻勢,又在最後關頭面對國民黨發動「連戰民調領先之術」,導致連戰仍得到23.10%得票率,讓宋以31萬餘票、不到3%得票率的差距落敗。這一次,賴清德非常可能複製這套勝利方程式,成為中華民國總統民選以來的第2位「少數總統」。
▲ 2000年總統大選,陳水扁仰仗泛藍陣營的分裂,以39.30%的得票率當選。(合併圖/記者黃克翔攝、ETtoday資料照)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賴清德近日拋出一個數據:「有信心民調能衝破45%!」
我的推測是,賴陣營評估,只要得票率達45%,在野分裂,基本上即使在野陣營棄保效應發生,也很難讓其中一人得票率低於10%,因此45%得票率將能讓賴清德立於不敗之地。以2020年的選舉人數、7成得票率計算,45%得票率,約可拿到608萬餘票,也就是說,賴清德拿到550~600萬票出頭的機率非常高。
賴清德目前有「雙中」,一是「抗中」、二是「往中間移動」。「抗中」這張牌早已開打,徐春鶯成箭靶、九成民意要下架共產黨等的操作,可說斧鑿斑斑。但碰到趙天麟案,「抗中」這張屢用不爽的王牌光環不再。賴競總找來姚立明助陣、叫陣柯文哲、喊出陸生納健保政見,目的當然是想把柯文哲的光譜打亂,讓柯身邊的年輕、中間族群裂解,使賴自然「往中間移動」,期盼賴得票能極大化。
▲ 賴清德目前有「雙中」,一是「抗中」、二是「往中間移動」。(圖/記者林敬旻攝)
民進黨在2008年、2012年二次總統選舉的敗選得票率,都在4成以上,尤其2008年在陳水扁的貪腐弊案頻傳包袱之下,仍能拿下41.55%得票率,綠營支持者非常團結的凝聚力,是賴清德最大優勢。
在野若合作,賴清德即使拿下45%以上得票率,只要無法過半,都可說必敗無疑。但是現今在野合作瀕臨破局,力量分散後,藍、白雙方該如何打這場艱困的選戰?
對藍營而言,「拉韓邊緣柯,操作棄保」是必要策略,這是近期韓國瑜不斷被放話應擔任副手的主因,畢竟韓國瑜近1個月陪侯友宜造勢5場拉抬下,侯友宜的藍營內部支持度已回溫到8成以上,也讓藍軍的戰鬥意志更強大。
但是,說句難聽的,即使4年前韓國瑜的選票全數投給侯友宜,扣除自然耗損的人口數,了不起極大值就是550萬票,要讓柯文哲的年輕支持者轉向,堪稱不可能任務。除非賴清德被打到僅能死守4成得票率、柯文哲與郭台銘的得票率總和也因邊緣化跌到20%以下,侯友宜最大得票率才有機會超越4成,這可能是侯陣營唯一想賭的勝選方程式。
▲ 對藍營而言,「拉韓邊緣柯,操作棄保」是必要策略。(圖/記者李毓康攝)
國民黨、民進黨在選戰最後的資源挹注會不會讓柯文哲等第三勢力選將邊緣化?將是台灣選民是否有機會跳脫傳統藍綠架構的觀察重點。
而柯文哲呢?「友郭邊緣侯」則是目前的必須戰略,就像8日公布3份內部委託民調模擬考證明自己是在野最強後,傍晚就與郭台銘會面,郭台銘若願意與柯文哲合作,將使侯陣營的「邊緣柯」戰法失色,甚至郭董若點頭合作,在鈔能力資源與地方派系支援下,柯文哲才可能複製「高虹安模式」,在最後關頭操作棄保。
但是國民黨中央與侯友宜可不是林耕仁,只要有媒體優勢、民調數字,加上營造柯文哲讓藍白合破局的仇恨值非常成功,柯陣營棄保要操作成功,談何容易。
在野陣營操作棄保絕對是不合作的必經之路,無論誰被棄、誰被保,只要第3名的候選人最終得票率在「20%」以上,棄保失敗,結局就是賴清德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因此,讓我們一起唱:「輸了賴,贏了文哲(友宜)又如何。」
▲ 在野陣營無論誰被棄、誰被保,只要第3名的候選人最終得票率在「20%」以上,棄保失敗,結局就是賴清德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合成圖/記者陳家豪攝、翻攝賴清德臉書、記者湯興漢攝)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黃揚明(剝雞)」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在野陣營操作棄保絕對是不合作的必經之路,無論誰被棄、誰被保,只要第3名的候選人得票率高於「20%」,棄保失敗,結局就是賴清德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