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薇/註定的選舉結果 重啟的制衡契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賴清德得票率四成,確定是「少數總統」,而本次選舉過程最重要的議題不是兩岸議題,也不是候選人土地爭議,最大的事件可說是「藍白合」,「藍白破局」註定今天的選舉結果,「藍白破局」也是賴清德勝選的最大原因,賴對於勝選無法太喜悅,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少數總統,反對自己的勢力有六成。

▲ 「藍白破局」註定今天的選舉結果。(圖/記者李毓康攝)

● 劉嘉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2024年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果出爐,選民大多真誠投票,沒有棄保。這場選舉也是首次有政黨連續三次贏得總統大選,邁入12年執政。賴清德得票率四成,確定是「少數總統」,而本次選舉過程最重要的議題不是兩岸議題,也不是候選人土地爭議,最大的事件可說是「藍白合」,「藍白破局」註定今天的選舉結果,「藍白破局」也是賴清德勝選的最大原因,賴對於勝選無法太喜悅,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少數總統,反對自己的勢力有六成。

藍白合沸沸揚揚討論多時,最終以「五漢廢言」收場,國民黨與民眾黨兩黨政治菁英皆知「唯有合作,始能勝選」,然為了「誰正誰副」,花樣百出,包括用民調決勝負、民調前辯論、除了民調,要加入政黨支持度,甚至提出日本模式、德國模式(它的內涵是立委候選人選擇誰是他們的母雞)。在總統候選人登記前,侯柯簽署六點協議,合作契機一度出現,且各界普遍皆認為,這份協議幾乎是「侯正柯副」的結果,孰料三位民調專家會議未有共識,對於抽樣誤差解讀各異。

民調是科學,隨機抽樣完成的1068份樣本,「統計抽樣誤差」為正負三,教科書皆如是說,「統計抽樣誤差」被說成「讓三趴」,實為民粹語言。民粹語言不說對的事,用「人民中心」的情緒來包裝,以這個遊戲規則對自己不公平來獲取「粉絲」支持,這是典型魅力型政治人物常用的策略。民粹是否奏效,端看政治市場有無需求,看來這套說法頗為奏效,「科學」的確敵不過「情緒」,民粹風潮看來有「供給」,也有「需求」,「供給」和「需求」誰先發生,倒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既然「唯有合作,始能勝選」,那麼為何無法合作?政治菁英個人利益凌駕了政黨利益,甚至是國家利益,在訂定「誰正誰副」的規則時,兩黨想的都是如何對自己最好。如果兩黨思考到國家利益,看見六成民眾希望政黨輪替的渴望,合作便應該不會破局,才有勝選的可能,進而一展政治長才,為國家、為人民、為公共利益施展抱負。政治人物的決定,理性、感性總在一念之間,不知道侯、柯看到今天的結果是意外?還是覺得必然?會不會後悔?

政治學是研究權力的學問,一句經典的名言是:「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既然權力使人腐化,「有限政府」就是節制權力的重要概念。如何節制政府權力,使政府不侵犯到人民權利,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因此權力互相「制衡」一直是民主價值重要的一環,最重要的權力節制是體現在立法部門對行政部門的監督。

國民黨輸了總統選舉,但立委席次成長14席,總席次來到52席。民眾黨席次增加3席,總席次來到8席。民進黨取得總統大位,國民黨是國會最大黨、民眾黨是國會關鍵少數,未來唯有賴清德分享政治權力、國民黨把握重啟的制衡契機,善盡監督責任,民眾黨依議題選擇與國民黨或民進黨合作,不落入意識形態的競合,國民、社會團體與媒體堅持權力制衡,台灣的民主政治才能看見陽光。我們會重蹈2000年的「少數總統」和「少數政府」下的行政失能、立法效率不彰嗎?考驗政治菁英的智慧。更盼望民眾關切的經濟、能源、長照、低薪、居住正義等內政議題,成為執政黨、在野黨常存心中「優先事項」,勿為意識型態爭奪,盼以蒼生為念。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