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祥/人類享受高人一等的感覺 男女平等真的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如今社會主流的想法會一再的宣傳男女平等的重要性,但如果要直搗問題的根本,便是從教育著手。

▲ 台灣有許多縣市首長是女性,但另一方面,上市櫃公司中,女性董事長占比僅約7%。(圖/記者鄧木卿攝)

● 黃凱祥/學生

越來越多的女性們在當代社會下開始重視她們的權力,也持續的追求「男女平權」這樣的目標,男女平權這樣的理念我們已經聽了許久,也時常認為這或許已經成為一種普世的價值,也確實如今相比於過去,性別平等的價值有獲得些許的實踐。

以台灣來說,我們有許多縣市首長是女性,台灣人民在做投票選擇的時候扣掉那些因外表而做出抉擇的人,如今很少人會因為性別而影響其投票的意象;但另一方面,根據有關統計,以2021年7月30日為基準,在台灣約1740家上市櫃公司中,女性董事長僅123位,占比約7%,這樣的比率可以說是相當的低,再加上如今社會似乎仍然存有一些對於女性不利的刻板印象等等。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如今的社會,不管是實際上表現出來還是隱約的感受仍然存在著男女不平等的情況,為何男女會不平權?而實踐男女平權這樣的概念為何會受到阻礙?根本的解決之道為何?

筆者從農業社會的必然,現代社會下的上一代推舉、人類嚮往著不平等與女性內涵的忽略,以及男女平等真的可能嗎來加以分析。

重男輕女 傳統農業社會的必然

男女為何不平等?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回溯到過去人類的生活,我們才能知曉是什麼樣的環境形塑出男女不平等的概念。

著名政治學家法蘭西斯福山在其著作《政治秩序的起源》提到,在過去男性總是掌握著整個家族的權力,即使存在著我們都聽說過的「母系社會」,但卻缺少了所謂的「母權社會」,意即在過去的社會之中,即使是以女方家族為主的情形,都還是以男人為主要的領導階層,只是以女方家族的男人為主。

而筆者分析產生這樣的現象大致上可以分成兩者:

其一為先天的體能優勢,我們可以試著將自己放到過去的農業社會,身處一片荒涼之中的我們最重要的需求會是什麼?大概是糧食與安全。

▲ 男性因為先天的條件,在大多數情形之下,相較於女性具有體能的優勢。(圖/有朝一日西螺小農提供)

而不可否認的是男性因為先天的條件,在大多數情形之下,相較於女性具有體能的優勢,能夠運用其力量來保護部落來加以成長。除此之外,也因其先天強大的力量在打獵時會比女性有更多的優勢,因此男性在過去會被認為是比較有價值的,這是十分直覺的。

其二則為缺乏思辨,很明顯的是當生存都成為難題的時候,大多數的人根本上不會去重視哪個族群受到打壓了?而他們為什麼會受到打壓?況且在過去的社會,缺乏健全的教育體制使得思辨時所存在的局限性。

因此在缺乏思辨與重視勞力生活的農業社會下,男女不平等似乎是一個過去社會必然存在的一個現象。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受過去思維影響 現代社會的阻礙

當我們理解到為何起初男女會產生不平等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現代社會又為什麼會不平等?

傳統農業社會因為缺乏教育以及以勞力為主的生活方式,使得男生在社會扮演主導的地位,而如今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脫離了農業社會,受到了更多的教育,也時常覺得男女平等是一個普世價值,但為什麼這樣的普世價值仍然在某些部分停留在理論階段難以獲得實踐?

①上一代的推舉

上一代的長輩即使已經脫離了農業社會,活到了如今以資本為主的社會之中,並成為了各個行業中的佼佼者,然而讓我們思考一下,這些長輩在推舉下一代的接班人時,會推舉男生還是女生為領導者呢?

撇除掉具有卓越能力的女性,我們單單探討兩者能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只有性別不一樣時,長輩所做出的抉擇,筆者認為很大的概率依然還是男性,為什麼呢?

▲ 許多長輩在推舉下一代的接班人時,仍習慣推舉男性為領導者。(圖/翻攝自pexels)

因為受到過去的教育以及經歷影響,導致他們仍然具有重男輕女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潛藏在人們的思維之中,會時不時出現且默默的影響著他們的決定,這樣的概念可以思考如今我們是否還有著與過去一樣的行為模式,在大多數時候我們總被這些原始思維所牽制,因此長輩做出的抉擇在某些方面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些許長輩會因為認知到男女平等的價值是他們所嚮往的,而試著去思考過去的觀念是否不適合如今所使用而做出轉變,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的情況佔少數,畢竟人類總是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過去的思維所影響。

所以在這樣的傳承之下,會讓重男輕女的架構仍保持某種程度的穩定。

而這樣的猜想也能從開頭所講的1740家上市櫃公司的女性董事長僅123位獲得些許證實。

而這時你可能會發出疑問:「如果是這樣的話當世代更替時,那是否所謂的男女平等就會獲得實踐呢?」這時我們要進入另一個層次的探討。

②人類嚮往著不平等

我們是否都覺得當自己作為特殊存在的時候而感到開心?

譬如說,當今天妳是一個班級的班長,或者你是一個企業的主管,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會因為這種跟別人不一樣比別人感覺高上一等而感到開心呢?

讓我們試著將程度提升,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最重視的是錢對吧?而如今資本主義因其運作的方式造就了財富的極度兩極化,所以就有一群非常有錢以及非常缺錢的群體。而當我們的財富累積相較於其他人多時,並且能夠運用這些財富做出許多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事情,可以獲得許多特權時,這時我們是否會感到開心?

上述我們可以觀察到這種比別人高上一等的感受是人類所追尋所嚮往的。

▲ 比別人高上一等的感受是人類所追尋所嚮往的。(示意圖/取自pexels)

而歷史上是否有出現因為追求差異而遭受批判的情況?

納粹德國就是遭受批判的存在,因為其極度的種族主義,進而去迫害其他種族,為歷史增添了許多的傷痕。這樣的情況在如今的世人看來是絕對不允許的,也被許多人所批判,但我們可以從中觀察到人類就是喜歡追求那種不平等的感受。

而即使在如今社會上也有部分群體支持著極度保守的民族主義,認為自身的族群相較於其他族群優越,當然因為這些群體不會如同納粹德國那樣對別人進行迫害,所以道德的指責就會比較低落。

最後我們回過頭將這樣的情況帶入男女之間,男女不平等會是一個很模糊的存在,它所產生的特權既不像納粹德國那番會備受強力譴責,卻也不像有錢人以及窮人之間的那般必然。

我們客觀上知道要男女平等,但當這種男性受到男女不平等所帶來的紅利時,有時就會默默的接受。我們可以僅憑天生的條件就比另一群人來得更有優勢,這是否是一種令人嚮往的感覺呢?當然這並非是一種自身能力的展現。

總結來說筆者從道德程度較為輕微的話題一直延生到道德程度較為嚴重的話題,其實都可以發現人類似乎很嚮往所謂的不平等與特殊的感覺,而這些群體在掌握權力後難以輕易的脫下這件權力的衣裳。

③女性內涵的忽略

如果我們觀察如今各行各業的情況,男女當然都會在外表被投以關注的目光,但是筆者認為男生對於這方面似乎比較不那麼在意,原因可能跟大眾對於男性的外表並不會過於關注,而當外表不受到關注就會轉往關注內涵。

但女生的話,就時常會在外表上被大作文章,只要有一個很漂亮的女性從事什麼樣的行業就可能馬上引起關注,這當然為其帶來了一些好處,但如果我們從另一方面思考這種關注的範圍時常限於外表,而忽略女性的其他價值,這可能跟女性在外表上的吸引力有關,但卻也造成女性的內涵無法發揮。

▲ 漂亮的女性,其一舉一動往往能馬上引起大眾關注。(圖/翻攝臉書)

而這樣的情況也會導致女性對於外表的焦慮逐漸的加深,也可能使得她們認為好像沒有外表內在就不能夠被看到。

男女平等真的可能嗎?

如今社會主流的想法會一再的宣傳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在政府機關上也會採取積極的平權措施藉以保障女性的權力,筆者認為這些某種程度上都能對於男女平權做出一些貢獻。

但如果要直搗問題的根本,便是從教育著手。

筆者認為這樣的教育模式必須有別於直接灌輸男女就是應該要平權,而是能夠從更多的案例,更多的角度,更多的問號,不一樣的觀點來進行深刻且廣泛的討論,諸如:

「一個所謂的男女平等的社會是什麼樣的概念?」

「為何要男女平等?這樣對社會有什麼好處嗎?還是有什麼壞處?

「為何要男女不平等?這樣對社會有好處嗎?還是有什麼壞處?」

「男女平等這樣的價值似乎為人們所嚮往但為什麼難以實踐?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如今社會會出現厭女厭男的情況?」

「男女平等真的有必要嗎?」

這邊只單純列出幾個可能會產生的問題,而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問題在討論時並未先有明確的立場,認為男女就應該要平等或者男女就應該要不平等,或許這聽起來會讓男女平權這樣的價值產生某種程度的攻擊,但筆者認為這樣才能盡可能的了解各個角度,也才算是從根本上討論事情。

將這些討論的帶入如今的教育,才能夠使學生們產生深刻的認知,而不單單只是對於男女要平權這種字面上的認知。

▲ 男女平等在未來是否能夠真的達成,必須依靠將深刻的討論帶入教育以深化學生對於男女平權的認知。(圖/視覺中國)

不過筆者建議在談論這種敏感議題的時候,受攻擊的群體不管是女性還是男性,請一定要保持冷靜,妳或許不認同那些堅稱一定要「男性權力大於女性權力」的人,但當我們仔細的聆聽我們可能從中看到一些原本自身沒有想到的觀點,藉由對方的疑問來更健全自身的觀點。

總結來說,在過去社會下男女不平等似乎是一個必然存在的現象,筆者認為沒有對錯,就是一個時代下的必然產物,而如今社會有較為多元的發展,男女也漸漸的趨於平等,但這個速度似乎來得很慢,那些對於何時能夠實質達成男女平等的預測也時常令人覺得不靠譜,男女平等在未來是否能夠真的達成,筆者認為就必須依靠將深刻的討論帶入教育以深化學生對於男女平權的認知。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