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川普而言,解決這場戰爭的關鍵在於與俄羅斯達成共識,而不是經由歐洲或烏克蘭的立場來決定。(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王宏仁/成大政治系教授、國策研究院執行長
美國直接介入烏克蘭戰爭並與俄羅斯進行談判,這對台灣究竟是利是弊,還是根本無關?這個問題成為近期國際關係分析中的討論焦點。然而,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台灣與烏克蘭是完全不同的個案,兩者無法直接類比,特別是在烏克蘭戰爭尚未正式結束的情況下,任何推測都僅止於假設。
台灣要避免像歐洲 被認定將美國當作安全提款機
目前,國際輿論對於美國政府於 2月18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Riyadh)與俄羅斯進行談判的行為,持不同的看法。美俄雙方在會談中達成四點共識,包括修復美俄外交關係、尋找終結烏克蘭戰爭的方案、思考戰後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合作、並確保這些過程能夠有效推進。
然而,這場談判並未邀請烏克蘭或歐洲主要國家參與,引發了歐洲國家的強烈不滿與憂心。對於川普而言,解決這場戰爭的關鍵在於與俄羅斯達成共識,而不是經由歐洲或烏克蘭的立場來決定。
從歐洲的視角來看,美國就是向俄羅斯做出了妥協,這讓部分仍然對美國抱持希望的人憂心忡忡,擔心川普將淪為普丁(Vladimir Putin)的棋子。與此同時,也有歐洲國家開始重新思考是否應該繼續依賴美國作為安全保障的支柱。
對於台灣而言,實在不應該將美國如何處理烏克蘭戰爭的問題成為我們衡量自身處境的標準。首先,川普的行為不能簡單地被貼上「好」或「壞」的標籤,因為他的作為代表了一種新的美國主義,這種美國主義厭惡歐洲式的外交虛偽,反對左派的社會福利體制,也排斥歐洲利用「正義」與「人權」來操弄美國,使其成為全球的安全提供者。
台灣要避免的就是像歐洲一樣,被川普認定爲將美國當作安全提款機在使用。台灣要覺悟的是,川普所代表的美國主義與拜登(Joe Biden)所代表的美國主義,其實是一體兩面,都是基於美國利益的行動方式,只是實踐的方法不同。關鍵在於台灣如何靈活調整自身政策,去適應這種美國主義的轉變,而不是繼續用過去拜登政府的語言與方式來與川普對話。
▼台灣要避免的就是像歐洲一樣,被川普認定爲將美國當作安全提款機在使用。(圖/路透)
面對「交易性格」的川普 找尋在新美國主義的生存之道
台灣某些公眾輿論其實犯了兩個核心錯誤。第一,我們仍然試圖用「民主」來拉攏川普政府,認為台灣是民主國家,基於這層關係,美國應該繼續支持台灣。然而,川普的行為模式並不依賴民主價值來決定他的國際政策,川普的「常識革命」(Revolution of Common Sense)強調的是美國利益,而不是傳統的意識形態。
第二,我們誤以為川普政府的核心團隊是「抗中」團隊,因此當他與俄羅斯接觸時,我們會過度解讀為他正在「聯俄制中」。但在2月26日的白宮內閣會議中,川普公開表示:「我和習主席的關係很好。我跟他的關係一直都很好。我們希望他們來投資,我看到很多說什麼我們這個國家不想要中國。這種說法不正確。我們希望他們來美國投資。這是好事。會有很多錢進來,我們也會在中國投資。我們會和中國進行各種合作。」
這番言論顯示,川普並非一個對中國問題有著明確對抗立場的領導人。他的核心關注點仍然是美國的經濟利益,而不是圍繞意識形態進行戰略布局。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川普對中國的立場與他對台灣的政策掛鉤,因為對川普而言,台灣問題與中國問題是兩碼子事。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川普的行動模式是基於利益交換,那麼中國是否會利用這點,在與美國交易的過程中犧牲台灣?這種擔憂源自對烏克蘭戰爭發展的觀察,認為川普已經將烏克蘭擱置一旁,以滿足俄羅斯的領土要求。其實,從川普的角度來看,他的目標是結束戰爭,確保美國能夠收回過去投入的資金,而不是透過與俄羅斯交易來出賣第三方。
更重要的是,目前川普的公開言論並未涉及任何與台灣有關的交易,反而一直強調中國對美國的不公平經濟行為。因此,儘管川普是一個「交易性格」的總統,但他的交易模式建立在美國與另一個國家之間的雙邊互惠關係,而非犧牲某個第三方來換取利益。
我必須要說,美國處理烏克蘭戰爭的方式不應該被視為台灣未來的預演。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曾問道「今天的烏克蘭,會是明天的台灣嗎?」但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假設,因為烏克蘭與台灣的處境無法直接類比。烏克蘭戰爭尚未結束,我們無法確定最終結果,而台灣則需要理解川普的外交模式,避免用過去的錯誤認知來推測未來的美台關係。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放棄對川普的誤解,不要以為他會因為「民主」語彙或「抗中」意識而做出符合台灣期待的決策。台灣應該重新評估美國的利益導向,找到台灣在新美國主義下的最佳生存之道。
▼美國處理烏克蘭戰爭的方式不應該被視為台灣未來的預演。(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們必須放棄對川普的誤解,不要以為他會因為「民主」語彙或「抗中」意識而做出符合台灣期待的決策。應該重新評估美國的利益導向,找到台灣在新美國主義下的最佳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