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紅海危機波及全球經濟 建立穩健能源供應體系

我們想讓你知道…雖然目前情勢不會立即導致中東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中斷,但建立強健的能源供應體系對應對「意外事件」至關重要。

▲ 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逃過以色列的科技法眼,以五千多發的自製飛彈攻擊以色列邊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以色列軍隊則大規模入侵加薩走廊,動搖了中東地區的局勢。本文將分析「10月7日」後中東地區的升級風險,以及紅海地區不穩定化對能源安全和供應鏈的影響。目前,中東地區的大國和美國都不希望衝突升級,並明確否定直接介入,避免全面戰爭。

地區性衝突須注意「非意圖戰爭」的風險

以色列為了恢復「10月7日」事件破壞的威懾力,持續對加薩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入侵,並挑釁伊朗及親伊朗勢力,試圖將美國捲入其中,這種嘗試存在著爆發全面戰爭的風險。地區性衝突可能引發升級,須時刻注意「非意圖的戰爭」的風險。

這些不穩定局勢威脅著能源穩定供應和供應鏈。雖然目前的中東局勢似乎不會直接導致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中斷,但在紅海地區,由於胡塞武裝組織的軍事攻擊不斷,已經對能源運輸和物流造成了困擾,且緊張局勢持續存在,情勢難以預料。如果伊朗和美國在軍事衝突中更直接地參與,其影響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 以色列對加薩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入侵。(圖/路透)

升級風險:非國家主體作為「關鍵因素」

中東國家雖然強烈譴責以色列轟炸加薩的行為,但他們避免直接介入,努力防止軍事衝突擴大。阿拉伯國家在支持巴勒斯坦問題上團結一致,但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與以色列斷交。

儘管如此,沒有地區大國能改變以色列的行動,唯一能對以色列施加壓力的是美國。然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已成為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的重要議題,深深牽涉到美國國內政治。

以色列持續對加薩進行大規模軍事入侵,加劇了局勢的不可預測性,可能導致未來的升級風險。此外,非國家主體的軍事活動也增加了升級風險,使其成為「關鍵因素」。

伊朗不打算直接介入戰鬥

據報導,伊朗最高領導人哈米尼(Ali Khamenei)向哈瑪斯的政治局長表示伊朗不打算直接介入戰鬥。但有報導指出伊朗革命衛隊向哈瑪斯下達了作戰指示。

伊朗支持的非國家主體可能採取與伊朗意圖和利益不一致的軍事行動,導致伊朗捲入衝突。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周邊地區,對美國軍事基地的襲擊不斷增加。

▲ 伊朗最高領導人哈米尼不打算直接介入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的戰鬥。(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024年1月28日,伊朗被認為發動無人機襲擊,導致美國基地受襲。雖然伊朗否認參與,但美國報復性地空襲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朗革命衛隊基地。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能源供應的短期影響

2023年10月正值自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50周年,哈瑪斯等對以色列的攻擊擴大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

與此同時,始於2022年2月的烏俄戰爭對國際能源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中東的不穩定再次凸顯了對國際能源安全的威脅。

儘管自10月7日以來的以巴衝突和非國家主體的攻擊使中東局勢動盪不安,但目前看來,不會直接導致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中斷。原油價格雖在哈瑪斯攻擊後出現上升,但上升的幅度和持續時間有限。

中東的產油國和天然氣國雖支持巴勒斯坦,但尚未採取像1973年那樣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禁運等行動。儘管一些國家的議會和政治勢力主張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出口限制等措施,但這些措施與各國的國內政治密切相關。例如,利比亞在2023年10月下旬,議會要求政府停止向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出口石油和天然氣。

▲ 中東的產油國和天然氣國雖支持巴勒斯坦,但尚未採取像1973年那樣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禁運等行動。(圖/路透)

紅海地區的不穩定對能源供應的限制

自10月7日以來,紅海地區的安全局勢受到葉門的胡塞武裝組織最大程度的動搖。胡塞派發起了對以色列南部的彈道導彈攻擊,並持續對穿越紅海的船隻進行攻擊和劫持。儘管胡塞武裝組織聲稱攻擊的目標與以色列有關,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無差別攻擊,導致企業船隻紛紛避開紅海航線。

在2023年10月19日的事件中,美國驅逐艦在紅海擊落了胡塞武裝組織發射的巡航導彈和無人機。報導顯示,胡塞派已攻擊了50多艘船隻,並在11月19日劫持了一艘日本貨輪。這些事件導致穿越曼德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船隻減少,而經由南非好望角的船隻載貨量增加。

美國啟動「繁榮的守護者行動」倡議

美國在2023年12月18日啟動了名為「繁榮守護行動」(Operation Prosperity Guardian)的多國安全保障倡議,旨在保護穿越紅海的商船,有十多個國家參與。之後,美國和英國對葉門首都薩巴和荷台達的胡塞派相關設施進行了空襲,並得到了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荷蘭、新西蘭和巴林的支持。紅海是連接亞洲、中東、歐洲和非洲的重要交通樞紐,被譽為「戰略要道」。

這一地區的不穩定局勢對全球能源安全和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隨著紅海航線的運輸減少,國際能源署和美國能源情報署指出了對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市場的潛在影響,這可能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 隨著紅海航線的運輸減少,可能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圖/翻攝自MSC官網)

建立所需的穩健能源供應體系

自從石油危機以來,鄰近的日本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已增至約93%。雖然目前情勢不會立即導致中東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中斷,但建立強健的能源供應體系對應對「意外事件」至關重要。日本政府宣布了恢復向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機構(UNRWA)提供資金的最終調整,這是改善人道主義危機和緩和緊張局勢的一步。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蔡鎤銘

蔡鎤銘 蔡鎤銘

曾獲金融研訓院校園黑客松大學組金獎指導教授、第二屆行政院終身學習楷模。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國際事務召集人、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任委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