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疾病正衝擊蝦產業

李武忠

外電報導受到泰國、中國和越南等三大產蝦國發生蝦病影響,國際蝦類供應數量大幅減少,導致蝦價大漲平均漲幅近五成也波及到台灣蝦類市場價格。是否會重現過去養殖蝦類受到白點病感染造成大量死亡,全球蝦農損失估計達數百億美元的惡夢,引發全球養蝦業者與消費者關注。

消費者能以平價享受美味且高營養價值的蝦類,實受惠於人工繁養殖技術確立,產量激增所致。僅管養蝦技術經數十年的進步與改良,世界養蝦產業更具規模化,但是蝦類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始終是蝦類養殖所面臨最大的難題。尤其隨著國際貿易發達與天然環境惡化的種種因素,蝦類病毒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危害也越來越廣。從2009年開始中國、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養殖白蝦(Litopenaeus vannamei)及草蝦(Penaeus monodon )池陸續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病蝦死亡情況與過去發生的白點病(WSSV)、黃頭病(YHV)和桃拉病(TSV)等症狀不同,養殖蝦苗在放入蝦池40天內即出現大規模死亡(死亡率可達100﹪),經病理解剖發現病蝦主要症狀包括:成長緩慢、螺旋式游動、脫殼、體色蒼白、肝胰臟出現異常萎縮、腫脹或變色。

學者專家初步推測致病可能的原因包括:生物(蝦苗不健康)或非生物毒素、細菌和病毒,專家將該疫病稱為早期死亡綜合症(Early MortalitySyndrome;EMS) ,但原發病原尚未確定(近日有國外研究機構指出EMS的病原體是一種細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並積極發展快篩試劑,唯需進一步確認),對蝦農造成重大損失(估計每年損失超過10億美元),卻不知該如何防範引發養蝦業者極大恐慌。鑑於此種疾病在相關國家的傳播相當迅速且會造成毀滅性影響,墨西哥政府為了保護墨西哥水產業安全,防止這種疫病傳入本土,已於今年初下令暫停進口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草蝦及白蝦;不過根據美國研究認為EMS經煮熟或冷凍後無法存活,進口這些蝦類產品帶入EMS的風險非常低,目前除加強監控外,並未禁止這類冷凍或加工蝦產品在美國零售市場販售。EMS雖然對蝦類造成重大死亡,但是根據學者研究指出由於品系不同對人類健康不會構成嚴重威脅,國人無需過度擔心。

目前國內雖尚未傳出養殖蝦類大量暴斃的消息,但是養殖白蝦活存率普遍降低,上市數量明顯減少,導致蝦市場價格已經開始上漲。考量到國際間蝦類流通頻繁,且台灣每年需自國外進口相當數量的蝦類產品,國內養蝦業者還是應該提高警覺不能掉以輕心,以免重蹈草蝦覆轍。為防範該疾病入侵,政府相關部門除了加強對國外進口的種蝦、蝦苗等安全把關,避免病原自境外移入影響國內養蝦產業外,應該主動調查目前國內養殖蝦類發生病害的情況並協助業者做好生物安全及防疫措施,好避開這場災難。

台灣曾享有養蝦王國的美譽為國家帶來龐大外匯,卻因為遭受到白點病毒感染,使得整個養蝦產業幾乎崩解,期間政府雖然投入龐大的經費與人力希望能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可惜因「人事紛擾」發病至今已20多年國內草蝦、斑節蝦養殖產業仍然未見復甦(只留下一堆學術報告),目前國內養蝦種類改以白蝦、淡水長臂大蝦為主供應內銷。有了前車之鑑,政府應該重新檢討修正現有水產動物疫病預警機制與水產試驗研究機構的職能施以責任制,讓研究能貼近養殖業者需求,及時提供養蝦業者正確養殖管理技術與藥物使用規範,有效幫助養殖業者控制蝦病降低經營風險,以穩定國內蝦市場供需,共創業者與消費者的雙贏。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