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執政路徑選擇與依賴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民主今日陷入激烈的政黨對立與衝突中,固然是因為在野黨聯手推動「國會改革」所引起,但眼光放遠一點看,這難道不是今日執政當局昨日種下的因所造成?

▲ 總統賴清德11日核可行政院覆議案公文火速送達立法院。這是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第十四次行政院將立法院通過的法律案退回覆議。(合成圖/記者屠惠剛攝)

● 游盈隆/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端午節一過,6月11日早上11點,賴清德總統核可行政院覆議案公文火速送達立法院,正式回應在野黨主導的國會改革案,距6月5日行政院收到立法院函文前後6天。行政部門把球踢回立法院,立法院依憲必須在15天內決定是否維持原決議。

這是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第十四次行政院將立法院通過的法律案退回覆議。以中華民國1947年行憲以來近77年算,平均五年才有一次,說是罕見,並不誇張。此外,新總統甫上任,位置都還沒坐暖,就遭遇來自在野黨與國會的重大挑戰,是破天荒第一遭,絕非好兆頭。

沒有人會喜歡行政立法僵局遲遲無法解決,因為那意味朝野尖銳對立,政局動盪不安,社會人心惶惶。社會大眾怎麼看這件事,誰對誰錯?至關重要。因爲那將牽動社會主流民意動向。

我們需要回到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這次行政立法衝突誰有理?誰無理?以目前綠藍白三黨口徑來看,綠說綠有理,藍白說藍白有理,而且各方火氣都很大。就算三黨未來一個禮拜走上街頭,訴諸群眾,也只是無情批判對手,各說各話,各自「固本」而已,對國會改革或擴權爭議的釐清毫無幫助。

▲ 針對5月下旬的立法院衝突,各方火氣都很大,就算三黨未來一個禮拜走上街頭,也只是各說各話,對國會改革或擴權爭議的釐清毫無幫助。(圖/記者湯興漢攝)

我們必須直探問題核心,才能從根本處釐清問題的本質、爭議的形成、與未來可能的發展。今日的行政立法衝突,根本原因有三:

首先,這是民進黨2024總統與立委大選過後,執政路徑選擇的必然結果。選後,民進黨不顧國會三黨不過半的政治現實,選擇一黨單獨執政導致的必然後果。政治選擇必須付出代價,愈重大的政治選擇,需付出愈重大的政治代價,因為「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將隨之而來。

試想,如果今年二月立院開議之初,民進黨就選擇綠白合,並進而組成綠白聯合政府,怎會有今天這麼多狗屁倒灶的事?當然,如果願意嘗試「大聯合政府」(Grand Coalition),綠藍合或綠藍白超級大聯合也是可欲的選擇。

台灣民主今日陷入激烈的政黨對立與衝突中,固然是因為在野黨聯手推動「國會改革」所引起,但眼光放遠一點看,這難道不是今日執政當局昨日種下的因所造成?執政黨一念之間將2300萬人鎖進一條崎嶇難行的道路,如果不猛回頭,未來人民不知還有多少苦頭要吃。

▲ 如果今年二月立院開議之初,民進黨就選擇綠白合,甚至是綠藍合或綠藍白超級大聯合,怎會有今天這麼多狗屁倒灶的事?(合成圖/記者林敬旻攝)

第二,在野兩黨報復心切,矯枉過正。從立院三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與刑法增訂」的實際內容看,我覺得用「矯枉過正」四字形容是貼切的。換句話說,在野黨聯手通過的「國會改革版本」並非一無是處,但在三個方面值得商榷:

一,總統每年定期到立院進行一次國情報告,這是好事,也有《憲法》依據;但一味堅持總統須接受立委詢答,而且是即問即答,就過頭了。因為這完全無視現行憲政體制不是內閣制,是「半總統制」或「雙首長制」,因而具有「二元民主正當性」特質。在這樣的憲政體制下,國會的正當性來自人民,總統的正當性也來自人民。國會並非至高無上,台灣不是英國,也不是任何議會民主國家。

二,關於「藐視國會罪」,基本問題在藐視國會罪的構成要件不明。例如「被質詢人不得拒絕答覆,拒絕提供資料,或有其他藐視國會行為」,一句「或有其他藐視國會行為」,形同包山包海,而且由誰?經由什麼程序來認定?都沒有規定。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問題。

▲ 「藐視國會罪」的基本問題在構成要件不明。(圖/記者白珈陽攝)

三,關於「國會調查權」,是爭議已久的憲政議題,此次修法賦予立院幾無限制之調查權,監察院第一時間反對,認為明顯違反「權力分立」原則;此外,爭議性十足的藍委傅崐萁得意忘形倡議「在野特偵組」,執政黨及社會疑慮更深,擔心如果就此通過,未來政壇永無寧日。

第三,執政黨昨是今非,寸步不讓,反應過度。國會改革本是民進黨傳統議題,多年來,一代接一代相繼提出各種改革主張,不讓立法院淪為立法局,不讓國會成為橡皮圖章。然而,這次行政院覆議案全盤否定立院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包括較無爭議的人事同意權,顯得反應過度。此外,在野黨指控,民進黨在委員會階段審議時,頻頻杯葛議事,相激相盪,最後演變成院會表決大戰和全武行,民進黨也沒做出有力的反駁。

最後,憲政衝突的形成與解決是一個複雜的政治過程,不是單純司法案件可比,政治後果更無法相提並論。「政治問題,須政治解決」,是金科玉律,殆無疑問。

▲ 在野黨指控,民進黨在委員會階段審議時,頻頻杯葛議事,相激相盪,最後演變成院會表決大戰和全武行。(圖/記者李毓康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游盈隆」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游盈隆

游盈隆 游盈隆

台大政研所碩士、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台灣政治學會會長、凱達格蘭學校副校長、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民主進步黨副秘書長等職務,現任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游盈隆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