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450億溫室氣體管理基金 讓台灣經濟跟上碳中和潮流

我們想讓你知道…將溫管基金投資企業不但可挹注科技研發,促進就業與競爭力提升,未來更可透過新科技的推廣,讓許多領域都享受到政府投資的成果,整個社會攜手實現淨零碳排。

▲ 總統賴清德8日主持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圖/總統府提供)

● 陳志豪/顧問公司ESG專員

今年台灣的父親節很不一樣,總統府選在這一天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氣候議題在台灣儼然上升到總統層級,提高了相關討論的深度、廣度與能見度。

環境部長彭啓明藉這個機會向國人報告,碳費子法將在8月底通過,今年底我國將進入「排碳有價」時代。排碳有價,是人類產業革命的新趨勢,隨著永續發展觀念普及,越來越多國家將環境權、代際正義融入經濟發展目標,制定碳定價政策,並帶動許多社會倫理思考與新時代的技術想像。

從「調適」出發的國家氣候行動

誠如彭部長所說,減碳工作需要「蘿蔔」,只靠理想呼籲或硬性規定,都沒辦法真正完成淨零碳排,必須善用各種資源、鼓勵各界合作。

隨著「排碳有價」時代到來,未來數年,政府溫室氣體管理基金將增加每年新台幣450億元以上的碳費收入,只要好好運用這筆龐大經費,台灣的氣候行動就能更加有力。

▲ 只靠理想呼籲或硬性規定,沒辦法真正完成淨零碳排,必須善用各種資源、鼓勵各界合作。(圖/總統府提供)

氣候行動必須循序漸進,本次氣候變遷委員會討論了國家能源規劃與氣候衝擊,除了有彭部長的「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衝擊評估報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也提出「台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報告」,李遠哲、童子賢兩大意見領袖則分別就減碳標準、能源結構提出建言。

連向來對氣候行動標準要求較高的公民團體,都讚許這次會議沒有浪費時間,去討論法律面早已確定無法延役的現有核電廠,而是著眼於弭平資訊的落差,對氣候變遷的「調適」凝聚共識。

就首次國家氣候對策會議來看,既沒有主張特定的能源種類或激進的減碳方案,而是以「調適」爲共識,表示社會各界有誠意合作,務實推動氣候行動。

會後彭部長則提到,下一次會議可能會聚焦在綠領人才及綠色金融的議題,從法規調適、政策鼓勵、資訊共享,再到投入人才與資本,台灣正在穩步跟上先進國家的氣候行動。

▲ 台灣正在穩步跟上先進國家的氣候行動。(圖/翻攝彭啓明簡報)

過去一個月以來,筆者曾撰寫多篇綠色投資文章(如下所列),介紹日本、美國、歐盟這幾個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鎖定重要的淨零轉型目標,大規模投入資源。台灣下一步,就應該往設定政策框架,將人力物力引導到合適的領域。

國際氣候治理的「蘿蔔」經驗:日本如何加速實現碳中和計畫?

碳費在走,淨零投資也要有:台灣如何借鑒美國IRA打造綠色金融未來?

將33兆歐元導向企業!歐盟「潔淨產業新政」要動員投資產業競爭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邁向AI科技島 更需要氣候思考

儘管現在還未成為討論重心,增加450億碳費之後,溫管基金的用途將會越來越受矚目。事實上在《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3條早有規定13種用途,但都是原則性的立法,並沒有具體政策框架。

不過,政府的施政藍圖其實越來越清晰,從賴總統「國家希望工程」政見、卓榮泰內閣以「行動創新 AI 內閣」為名,再到黃仁勳、蘇姿丰訪台炫風,台灣社會現在對於邁向AI科技島有著高度共識。未來溫管基金的用途,很可能會與經濟發展方向產生共鳴。

▲ 台電董事曾文生9日長對外宣布,桃園以北不核供5MW以上的大型 AI資料中心。(圖/記者陶本和攝)

舉例來說,就在總統府氣候會議隔天,台電曾董事長對外宣布,桃園以北不核供5MW以上的大型 AI資料中心,呼籲高科技產業到支持電源開發的縣市發展。台電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AI運算會消耗大量電力,但電網配送受限於物理定律,距離越遠,電力耗損越多。

因為台灣工業發達而能源密度極大,如果不對區域配電做出限制,未來會越發頻繁發生電網故障,也會加劇南電北送、中電北送的不平等問題。然而,政府很難僅僅消極限制區域配電,未來也許會援引《氣候法》中溫管基金「補助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事項」或「補助及獎勵事業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的條款,補助台電提升電網韌性。

減少電力無端耗損,原本就是經濟部的工作,但如果能從電網韌性角度引入環境部溫管基金資源,甚至是將不同專案研發的節能減碳技術推廣更多應用,就能讓經濟發展與氣候治理變成雙贏。

▲ 國民黨14日召開記者會痛批桃園以北AI廠不供電是獨厚南部縣市。但若不對區域配電做出限制,未來會越發頻繁發生電網故障。(圖/國民黨提供)

溫管基金投資企業 創造最大減碳效益

不論是AI產業化的過程,或是產業AI化的各種未來應用,都離不開氣候思考。適合溫管基金的投資標的絕不只有台電,高科技製造業必須符合RE100倡議,鋼鐵、石化等傳統製造業也需要低碳轉型,用水、耗能、排碳,每一方面都是挑戰,也都蘊含著機會。

為什麼要提倡將溫管基金投資企業呢?如果將溫管基金用在補助政府各級單位,許多人力與資金可能會運用在既有的設備更換,或是對孩童長輩的教育宣導上。這些工作雖然也很有意義,但是就「減碳效果」的角度出發,是非常有限的!

真正最能夠大幅度減碳的,始終是研發、導入新科技,而政府本身不可能全方位的研發所有節能減碳技術,如果投資學界則會讓人擔心學用落差、效率較慢的問題,所以才鼓勵將資源投入在第一線實際操作的企業,尤其是製造業。

我們可以說,第四波工業革命是圍繞著AI、高性能運算、機器人,以及量子電腦發展的,但可控核融合、再生能源、氫能、碳捕捉與智慧電網等清潔能源技術也扮演關鍵角色。

▲ 前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今年3月曾表示,政府要善用台灣在AI、ICT領域的優勢與機會,發展具潛力的淨零科技,並保留一定比例的碳費收益,用於支持相關科研。(圖/記者湯興漢攝)

令人慶幸的是,政府雖然對如何投資企業未有定案,但已經有積極想法。前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今年3月曾表示,政府要善用台灣在AI、ICT領域的優勢與機會,發展具潛力的淨零科技,並建議碳費收益(即溫管基金)保留一定比例,用於支持相關科研,這點國科會將持續與環境部研商。

投資企業科研的具體案例

假使政府認真動用溫管基金挹注企業,效益將會相當驚人。前面提到ICT領域為例,日本大手電信企業NTT正在積極推動使用「光通訊」(photonics)的新一代通訊平台IOWN(Innovative Optical and Wireless Network),美國、韓國科技巨頭也早早與之結盟,共同普及IOWN願景。

IOWN希望運用光電融合技術建構全光網路(All-Photonics Network, APN),這是一種應用在超長距離、超低功耗、超低延遲及超高傳輸量的通訊構想。如果能夠實現,前面提到的資料中心耗電問題,就能夠獲得大幅改善。有些樂觀預估甚至認為,IOWN 2030年商用化以後,可以將網路傳輸耗電量降至現在的百分之一。

台灣中華電信已經加入IOWN,台積電也在研發矽光子技術。日本政府將為IOWN矽光子科研提供約450億日元支援,台灣政府同樣可以從善如流,支持中華電信、台積電的光通訊相關專案。

▲ 台灣中華電信已經加入IOWN。(圖/中華電信提供)

同樣值得投資的,還有氫能相關科技。氫能本身的「產、輸、儲、用」自不待言,投資能夠商業化、普及化的氫能煉鐵技術,已經是歐、美、澳、日、中競相投入的領域了。

這幾個國家正各自以上百億美元的規模,支持國內的綠鋼生產,從鋼鐵廠、氫能廠建廠補貼、儲存配送設施到氫能燃料差額補助,幾乎是人們想得到的項目通通都有支援。

世界各國為什麼這麼踴躍?因為鋼鐵業與石化業就是人類碳排放最大宗來源,用氫取代石化燃料、用氫能來冶煉金屬,就等於是抵銷最大多數的碳排放,如果氫能煉鐵技術能夠普及,將會是人類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里程碑!

投資氫能煉鐵這項「零碳」關鍵技術並不容易,但很值得投資。國內已有中鋼與成大合作的負碳科技氫能冶金共研中心,假使溫管基金能夠投資相關專案,對於台灣氫能煉鐵技術一定是強大的助攻。

▲ 投資氫能煉鐵這項「零碳」關鍵技術並不容易,但很值得投資。(圖/記者高兆麟攝)

台灣半導體製造是我們的優勢,而通訊、能源、金屬加工的新科技都可以擴大我們的科技製造優勢。不要對過去的成就形成路徑依賴,而是要透過靈活的投資策略,繼續創造強韌的經濟成長動能。

當然,我們所討論的資源投入,並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優先順序與比例的問題。溫管基金應該協助公共、教育、醫療、社會福利單位的減碳工作,但投資企業不但可以挹注科技研發,促進就業與競爭力提升,未來更可以透過新科技的推廣,讓許多領域都享受到政府投資的成果,整個社會攜手實現2050淨零碳排。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