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是要取得身份,在美國就是一個艱難的工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詹益鑑/Taiwan Global Angels 創辦人 、Berkeley SkyDeck 顧問
記得剛來到美國的時候,曾經來過矽谷工作後來又回去的前輩跟我說,要尊敬在這裡的每一個移民,無論他做的是什麼工作,或者只是陪伴孩子,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而我們原本只待一年的訪問計畫,卻因為一開始就遭遇疫情而選擇留在美國多一些時間。在開始研究各種工作簽證跟移民程序之後,才發現光是要取得身份,在美國就是一個艱難的工程。
更不要說中年移民,多數人都是砍掉重練,極少數商業、工程或學術領域可能還能延續原有工作,但基本上你在台灣所累積的各種成果,對美國人跟企業人資來說,也等於是沒有,因為很難衡量。
打個比方,就算你是台大知名科系書卷獎畢業,對美國人來說,到底該把你跟哪一個美國大學類比?你是台積電或聯發科甚至美商公司出身,可能還有相似的科技公司或工程師職位可以類比,但極大多數台灣的工作或專業,到美國就是砍掉重練。
▲ 極大多數台灣的工作或專業,到美國就是砍掉重練。(圖/達志示意圖)
再譬如說醫師跟律師這一類的專業,如果沒有美國的執照,來到美國也等於要重來。如果是剛出道的還可以在美國從頭來過,如果是已經是合夥人,但卻在美國不能執業,只能當顧問,其實一開始真的很艱難。
對大多數準移民來說,沒拿到綠卡之前,一切都是假的。工作相對難找,也很難創業或獲得美國各種給居民的福利跟資源,只能持續承受當個外國人所受的待遇。就算拿到綠卡,你的孩子也未必能體諒父母的艱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工作、生活跟社交上就已經要飽受語言溝通不如人、專業成果要從頭累積的辛苦,在美教養小孩更是多重壓力。即便在台灣就已經不一定知道怎麼栽培孩子,在美國還要遇到孩子所學的內容、教育跟升學體系完全是陌生的這些事情。
如果孩子是中學之後來到美國,課業、社交跟語言壓力絕對不小,家長如果不能融入社區,並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努力當志工或跟其他家庭往來,基本上家庭也很容易被孤立。
中年移民跟中學來美國,都是最辛苦的。夫妻之間本來就可能有不同的人生價值觀跟家庭背景。能覺得台灣是值得回去、有幸福的原生家庭,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福份。
▲ 中年移民跟中學來美國,都是最辛苦的。(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突破舒適圈本來就類似創業。若本來就不是創業性格或適合矽谷工作模式的人,要戰戰兢兢拿到身份,避免被裁員的命運,也是極不容易,壓力不是在台灣工作可以比擬的。
最後,中年移民者跟家庭要在落地美國三到五年內恢復原本在台灣的社經地位、消費能力,原本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除非是外商公司轉換工作到美國來,公司也直接給予身份,但在這個科技企業紛紛開始裁員的年代,依然是充滿變數。
只是想說,移民真的不是搬家、置產、找工作這麼簡單而已。即便你在台灣可能是某個產業的頂端經歷,但在美國就只是稍微有些優秀的背景,沒有在美國有工作成果,對多數美國雇主或客戶來說,都等於是零工作經歷。
沒有錯,在美國生活、工作甚至創業,或給孩子受美國教育的機會,都是增加未來的選擇權。但相對應的成本與風險,還有產生的各種壓力,都是沒有移民經驗者難以想像的。
美國很大,來自全球的人才很多,所以你永遠不知道有沒有更厲害的人物會取代你。反過來說,如果用合作的角度,也永遠知道自己的優勢跟獨特性,你會有自信很多,心態也可以開放許多。
台灣一直都是習慣同質競爭的地方,但願我們自己跟給予孩子們的,是更寬廣的視野跟格局。
▲ 在美國生活,是增加未來的選擇權,但相對應的成本與風險,都是沒有移民經驗者難以想像的。(圖/CFP)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Dr. IC」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在美國生活、工作甚至創業,或給孩子受美國教育的機會,都是增加未來的選擇權。但相對應的成本與風險,還有產生的各種壓力,都是沒有移民經驗者難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