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柏金森症的台灣官場

李武忠

近日政府各部會相繼出包,原本屬於國家精英的公務員表現既無能又沒有擔當,讓人想起英國歷史、政治學家諾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所創的柏金森定律,對於一個機構人員膨脹,可是效率卻每況愈下的前因後果作了精彩的剖析,同時也一針見血的點出了官僚體制的弊端和官場的生態。

他的主要論點認為一個不稱職的官員,有三條出路,第一條路是辭職,把職位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條路是聘請一位能幹的人來輔助自己。第三條路,則是聘請兩個能力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第一條路自毀飯碗,所以走不得。第二條路是自掘墳墓,為自己樹立他日的對手,所以也不可為。剩下唯一的一條出路,就是聘請兩個比自己更平庸的助手,縱使不能把事情辦好,起碼也可以減輕罵名,更重要的是,不會威脅到自己的飯碗。而這兩個無能的助手,同樣也不能辦好職務,所以他們也唯有上行下效,再各自找來兩個比自己更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過度臃腫,效率低落,大而無當的官僚體制。

當前台灣的官場確實存在此種現象。當百姓身受黑心產品之苦,痛罵政府無能、官員怠惰時,官員的第一選項應該是辭職下台以平民怨。不過這些官員費盡心力好不容易才掙到此官位,所以絕不會輕言下台,即便遭到輿論強力批評仍然好官我自為之。從地層嚴重下陷、蚊子館充斥到黑心食品一再發生,有哪位主管官員勇於負起責任,引咎辭職?甚至還以辭職下台是不負責任的說法來做辯駁,抵死不讓有能力的人繼任。

第二個選項應該是找一位能幹的下屬協助。然而通常有能力的部屬較有主見,不是乖乖牌不容易駕御,因此並不討喜也不會受到重用,否則問題早就解決了。目前在公家機關有許多參事技監閒缺,就是用來擺放一些不聽話的異議份子,造成人力的浪費。

第三種選項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找比自己能力差的人擔任下屬,好掩蓋自己的無能,讓自我感覺更加良好。

常言道:有甚麼樣的長官就有甚麼樣的部屬。要破除柏金森的魔咒,必須從該定律的「不稱職的官員」假設前提著手。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論及領導力時曾說過把「對的人」擺在「對的位置」是身為卓越領導人的共同特質,領導者本身的行事風格往往決定一個機構的組織文化與格局。只是近年來國內當權者幾乎都是學政治法律出身如陳水扁、馬英九、江宜樺等等個個辯才無礙,卻缺乏雄才大略,以致讓台灣這些年來的總體建設乏善可陳,甚至弊案連連。瞭解此點,未來在選擇國家的領導人時除了清廉、誠信外,更需要有願景與膽識,才能引領台灣走出困境再造新局!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