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等於有理--從幼童便溺事件看中國式的「霸權」思維

▲陸客讓小孩在香港街頭便溺,引爆陸港爭議。(圖/取自大陸網站)

劉佳 周晶晶

內地夫妻縱容小孩在香港街頭當街便溺事件發生以來,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如此是非清楚的事件竟然在內地與香港之間引起巨大爭論。內地民眾紛紛指責香港不寬容。香港人則指責內地人沒教養。香港人寬不寬容,我不是香港人,無法評論。但作為一個內地人,對於隨地便溺的行為,我也很難寬容。

作為一個生長在北京的人,我過去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天安門,而現在最不喜歡去的也是天安門,因為天安門的宏偉建築以前我經常可以親近,而現在卻不忍近看只能遠觀。遠看尚覺得高大巍峨,但走到門口牆邊,到處可見尿跡斑斑。天安門的公廁號稱是中國設施最好的公廁,但在公廁的外牆邊,都可以看到點點尿跡。而在地下過街通道內,你常常可以聞到小便的味道。

隨地大小便是沒有教養的表現,這本來沒什麼爭議。但香港發生的內地小孩當街小便事件卻引起了很多內地民眾的同情,特別是對香港公共設施的不足,似乎頗有不滿。小孩子找不到廁所,當街小便似乎情有可原。但細細想想,此言也是強詞奪理,如是真要是沒有廁所,急需小便,為何不能找個無人之處,非要當街方便。除了無禮外,沒有其它解釋。圍繞幼童便溺事件的爭論,背後透露的是中國式的「霸權」思維。

如此是非明瞭的事件,為何引起了如此大的爭議呢?原因非常簡單,「中國人有錢了」。

中國人曾經非常在意外國人如何看我們。什麼事情只要外國人一感覺不爽,中國就喜歡上綱上線到有辱國格的高度看待。在80年代,北京的大街上公車裡,只要看到外國人,哪怕是80歲的中國老人也要給20歲的外國青年讓座。就怕外國人說我們沒禮貌。怕被外國人看不起的心態,深深的刻在中國人的心裡,背後透露的是極度的自卑。

▼北京故宮遊客在故宮內撒尿。(圖/CFP)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人的「自信心」在膨脹。怕被外國人看不起的弱國心態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覺得,不能總是用外國人的習慣作為「文明」的標準。有必要讓外國人也適應一下我們中國人的習慣。但遺憾的是,跟這種「強國心理」的建立隨之而來的不是將禮儀之邦的詩書禮樂光大於世界,而是把斯文掃地的爆發戶式的嘴臉暴露於人前。

君不見,此次幼童便溺之爭,有人振振有詞:「大陸人是來消費的,而香港人連廁所都沒準備好,搞得小孩當街小便,是你香港的服務不好。」其中的邏輯非常簡單,我們中國人是來消費的,我們是上帝,別人就得為我們服務,所以想買什麼就要有什麼,想小便就得有廁所在身邊供我們方便,我們有錢了,所以我們不能憋著。

沒錢的時候,外國人一批評,我們就感到丟人,現在我們有錢了,我們就得翻身,所以當街小便也得讓人家「理解」。有錢等於有理,爆發戶式的「霸權」理論,浸透在今天的中國人的思維中。

西方有個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達賴,我們就搞個「孔子和平獎」把他發給普京。諾貝爾獎的自然科學類中國人一直沒有份,所以我們就自己搞個「國家自然科學獎」打造一個我們自己的「最高榮譽」出來。中國沒有被世界認可的名牌大學,所以我們搞個「211工程」,一口氣打造一百所「世界一流大學」出來。如此「霸氣」的手筆,在中國的外交與經濟活動中隨處可見。自說自話的砸出一套中國的「普世價值」,還要強迫別人理解我們的「價值觀」,實際上是一種「爆發戶」心態作用下的中國式的「霸權」思維。

▼2013年12月1日,法國巴黎,烏克蘭女權組織費曼(Femen)成員在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畫像上撒尿。(圖/CFP)

當今世界的「主流價值觀」浸透著西方的標準是不爭的事實,但這種「世界主流價值觀」更是西方文明強勢主導下,世界各種文明相互博弈的產物。中國人有錢了,我們可以給這種「主流價值觀」注入更多中國元素。但絕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用手中的鈔票打造一套與之平行的價值體系出來,更不能強迫別人接受我們自己發明的這套「價值觀」。否則,除了丟人外,我們還會失去世界對我們的信任。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作者劉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周晶晶,北京朝陽外國語學校教師。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