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想到波士尼亞內戰

▲巴西世足賽開幕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吳景欽

2014年世足賽在巴西盛大舉辦,此次進入會內賽的32強,除傳統的歐洲與南美勁旅外,亦有不少世人較為陌生的國家出線。而這其中,又以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代表隊最值得矚目,也不得不讓人想到其獨立的辛酸史。

1989年,南斯拉夫聯邦的賽爾維亞共和國,由主張大賽爾維亞主義的米洛賽維奇當選總統,以穆斯林居多的科索沃省,自治權即立刻遭減縮,致引起其他邦國的恐慌與戒心。1991年,米洛賽維奇更宣告聯邦結束,並推動各邦境內的賽爾維亞人自治,更支助武器給這些民兵,南斯拉夫各邦國即陷入內戰的危機。

惟始作俑者的賽爾維亞,由於境內除自治省外,族群較為單一,反未陷入戰爭,而北邊的斯洛維尼亞,種族亦較單純,且因信天主教,致受到西歐,尤其是德、奧的強力支持,領土雖最小,但最早得到承認。至於克羅埃西亞,由於賽爾維亞人所佔比例高達二成七,亦有信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內戰就較為激烈。至於族群最複雜的波士尼亞,理所當然,就成為內戰最慘烈的地區。

而波士尼亞雖以信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占多數,但賽爾維亞人與克羅埃西亞人卻也佔有近四成之比例,再加以米洛賽維奇大量供應賽人武器、克人受到西北歐支持之故,阿人反處於最弱勢。弔詭的是,在克羅埃西亞,賽人與克人乃處於敵對,但在波士尼亞境內,兩者反因人數占少數之故,於一開始,竟處於合作的態勢。惟在米洛賽維奇的強勢主導,以及種族淨化的暴行紛紛曝光後,整個國際形勢轉向支持阿人,克人才轉向與之合作。波士尼亞也於1992年,宣告脫離南斯拉夫聯邦。

只是內戰卻一直持續至1995年,才因北約組織的強勢介入而結束,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才算正式獨立。不過波士尼亞內戰問題並未了結,因在內戰將結束前,聯合國於荷蘭海牙特別成立刑事法庭,以來起訴與審理此段期間所出現的種種殘害人權的暴行,米洛賽維奇亦被列為頭號戰犯,卻要到2001年,才被人民移送至海牙受審,並於2006年審理時間因病身亡。也因波士尼亞的慘痛經驗,才促成了國際社會於1998年通過羅馬規約,並於2002年於海牙成立國際刑事法院。從此以後,對殘害人權的國際犯罪之處罰已不僅是種宣示,而是有實質的懲罰機制存在。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在獨立後,雖也加入國際足總,且也承繼了部分南聯時代的好手,但畢竟才剛從內戰中甦醒,致不可能有太突出的表現。只是在不到二十年的光景,人口也僅有二百多萬的波士尼亞,竟能從廢墟中站起並踢入會內賽,不管是否能更上層樓,卻已是本屆世界盃的大驚奇。

●作者吳景欽,博,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