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澳客
不知曾幾何時,去澳洲打工度假成為這個世代,台灣年輕人的共同語言。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飛往那個看似美好的南方大陸討生活,但在決心告別「舒適圈」的旅程開始之前,旅人們不妨捫心自問,真的已經準備好要向「S.O.P人生」說再見了嗎?
在澳洲的那些日子裡,曾經遇過來自台灣形形色色的背包客,不論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想擺脫22K魔咒,抱著「Nothing to lose」的決心踏上旅程;或是職場休耕族厭倦日復一日、消磨心志的煩人工作,想暫時抽離生活去「尋找自己」。大家或許懷抱著各式各樣理由出發,但卻都齊聚在相同的航道上。
在異鄉的日子,有人過得精采無比,但相反地,也有人過得平淡無奇,甚至懷疑自己為何要浪費時間走這一遭?許多背包客口中說要「壯遊」,但實際上,卻始終無法擺脫在台灣那種「宛如工廠作業機械流程般」的生活模式,只求依循著資深包友的經驗分享,複製著相同的打工度假回憶。
其實會有如此行為模式,倒也可以理解,說穿了就是雖然肉體已飛到國外,但腦子下意識裡還繼續受到台灣社會約定成俗的「潛規則」所牽絆著。在台灣,從小學開始一路到大學甚至研究所,就被要求唸所謂別人眼裡的「好學校」,畢業後出社會後要找份別人眼裡看似「穩定」的好工作,然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再找個別人眼裡的「好對象」。大家急著複製所謂「人生勝利組」的S.O.P,卻忘了瞭解自己、傾聽自己。
有時候讓人不禁納悶,到底是別人眼光重要?還是自己內心的聲音重要?
或許有人會問,跟隨前人腳步打張「安全牌」,理論上能避免失誤與疏忽,在這裏我想強調是「理論上」,就算少了些自己的想法又怎樣呢?但是,真正在國外生活一陣子後,你會發現打工度假本身其實就是由一連串的「計畫趕不上變化」所組成,不論是工作、旅行、甚或生活大小事都是,在別人身上看似成功的打工S.O.P流程不見得一體適用在每個人身上,這道理不難懂,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旅途上會有怎樣的際遇?「You never know!」,因此「人生無法被複製、打工度假也是」。
「不同的個體在旅途中,會產生不一樣的火花」,也正因人生總是充滿變數,旅人必須學著用更寬廣的心態去看待這一切,學習跟「意料之外」和平相處,甚至沉浸享受其中,因為旅行這檔事向來就是「驚喜始終來自於出乎意料」。
然而當有一天,你發現終於可以勇敢向「S.O.P人生」Say Goodbye時,這時候,屬於你自己的精彩旅程也將隨之展開。
美國小說家亨利.米勒(Henry Miller)曾說:「旅行的目的地從來就不是一個地點,而是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One's destination is never a place,but a new way of seeing things.) 」。不論旅行也好,打工度假也罷,達到某種事先設想的目的地或目標固然重要,但我想更精彩的片段,反而是藏在追尋抵達的過程中,那些讓自己心靈更加茁壯的精神食糧,不是嗎?
●作者老澳客,著有《澳洲打工度假:墨爾本.布里斯本.雪梨三大城市邊賺邊玩》,臉書搜尋「老澳客愛碎念」。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