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募捐」催生郭美美現象

劉佳 周晶晶

郭美美已經被抓了,但是關於她的議論並沒有消失。一個小小的女子何以引起如此波瀾?各界人士從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分析。但是,有一點必須要說明,郭美美的出現實際上是應時之需,符合所有人的需求。在當前的中國,大家都期待郭美美,大家都想要一個郭美美式的人物。於是根據大家的期待,郭美美應時而生。為什麼中國人都期待一個郭美美出現,這就要從中國獨特的慈善制度說起。

在中國,募捐並不陌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直是被標榜為中國社會的「優越性」之一。但是久而久之,募捐在中國逐漸變味。中國式募捐可以分為三種。

自願式「募捐」

這是最符合募捐本意的方式,每當遇到天災人禍,社會各界都會向有難者獻出愛心,中國社會並不缺少人情與溫暖。但這種募捐方式在中國,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募捐卻並非出自人們的本意。

作秀式「募捐」

遠的如陳游標等人不說,就算是貧民百姓周圍,這種募捐也比比皆是。先說說近的,比如筆者的一位朋友,在外地一個縣城裡的中學教書。就曾經遇到過類似募捐。 四川突發地震,死傷無數。該地教委發文件號召教師募捐,具體作法是.首先從每個教師的工資中直接扣除500元,然後教委召開「捐款大會」,教委領導來了, 記者來了,電視臺的人也來了。在會上,教委的領導高度評價了學校教師踴躍捐款的善行,一些所謂教師代表也發言表示願意為社會盡義務。然後,每一位參會的教師,收到一個封好的空紅包,紅包上寫著500元。然後排好隊在音樂的伴奏下,將紅包投入捐款箱。記者的閃光燈不停的閃爍,我縣全體教師為災區踴躍捐款的新聞登上了報紙的頭版。一場愛心秀就這樣被炮製出來。

攤派是「募捐」

中國還有一種「募捐」,叫做攤派。也就是有一件事,國家沒有錢,就以募捐的方式強行收費。

比如91年的北京亞運會,開亞運會是全國的大事,國家號召全國人民為北京亞運會募捐,但是說是捐款,實際上很多地方和單位都是從每個人的工資裡直接扣除。您自己都不知道,這錢就被募捐了。

再說個近一點的,筆者的一位同學在南方某市工作。他最近在為捐款的事頭疼,朋友是一個初中教師,工資本來不高,但是最近該市教委推出了一個新政策,就是黨員七一必須捐款,而全市教師十月一日也必須捐款。至於為何而捐,捐給誰?不知道,用領導的話說,反正中國每年都會有天災人禍,所以全體同志先把錢捐了再 說。哪裡出事,教育局就把錢送到哪裡去,局裡這樣做是為了方便教師。還要再說明一下,這次募捐,也是從教師的工資裡直接扣除。朋友既是黨員又是教師,所以 兩份都得捐。錢雖然不多,但被強迫捐款,心裡還是不舒服。

中國式募捐除了第一種外,剩下的兩種捐款模式完全脫離了自願原則,變成了一種行政行為,雖然形式各有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就是針對部分人群或全體中國人的變相加稅。

對於這種打著募捐旗號的加稅,老百姓非常反感,但又無法拒絕。因為這種變相加稅頂著道德的光環,誰不交誰就是沒有愛心。如何才能拒絕這種「中國式募捐」, 而又不受到道德的指責。中國人都很鬱悶,也都在思考。這時,郭美美出現了,她用她的炫富摧毀了中國慈善機構的信譽,也給了全體中國人一個臺階下。大家終於可以對這種變相加稅式的「募捐」,大膽提出質疑了。

郭美美已經倒了,「中國式募捐」也還會繼續下去。但是正式因為郭美美的火,使得那些對「中國式募捐」說「NO」的人可以不再背負道德的包袱。對於大多說中國人而言,還是沒法拒絕「中國式募捐」,而且只要錢能用對地方,多數中國人也願意盡所能的捐款,但是經過郭美美事件,「中國式募捐」畢竟已經走下神壇,這 也算是郭美美對社會的一大「貢獻」。

●作者劉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周晶晶,北京勁松職業高中教師。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