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
第一次在大陸的麵店點餐時,看到菜單有類似這樣的餐名:「澆頭麵 3 兩」、「餛飩麵 4 兩」,當下驚得發愣。
話說這輩子吃的麵也不少了,從來只知道麵分大小碗,不知道吃進自己肚子的到底是幾兩,這種點餐方式,不僅是大開眼界,簡直就是匪夷所思。我第一次在大陸麵店點餐,硬是在「麵幾兩」的菜單前不知所措,舉了白旗。
我問過當年從大陸出來的老父,老父答稱不知,這讓我意識到:這種點餐方式,甚至不能算是中國傳統特色,而是有某種特殊的原因,在中共建國後發生的。
再深究下去,才發現果不其然。麵分幾兩,來源自當初共產黨推行的「計畫經濟」。「計畫經濟」之能計畫,靠的就是數字,國家投入多少資源、預計多少產出,連同人民吃進肚子裡的東西,都需要可掌握的數字,當年大陸人民手中的糧票,就是這種概念下的產物,每人都有固定份量的糧票,而糧票上標示的,正是幾斤幾兩。有了糧票,不見得人人都能吃飽,但保證人人都不會餓死。
關於糧票的描述,和我同世代的台灣人都曾在教科書上看到過,教科書上看到的是一回事,實際在生活上接觸到又是另一回事。糧票制度推行了40年,哪怕是早就不用糧票的21世紀,仍可在大陸城市的餐廳見到這類計畫經濟的「尾巴」。這在在提醒了我們:教科書的描述是真的。這是一個剛剛才從計畫經濟的桎梏中爬起來的國家。
如果你了解了這個時代背景,那麼,你應該就能理解我們這代台灣人第一次聽到「一國兩制」時的哭笑不得。
「一國兩制」中,除了兩岸各自保有自己的制度、大陸不派一兵一卒之外,還規定了「台灣若有困難,『中央』還會給與經濟援助」。
無疑的,這是個如假包換的笑話。
「一國兩制」提出時,台灣正處於蔣經國時代的黃金期,外匯存底屢創新高、經濟成長率經常是兩位數字,那時的共產黨,若非是真傻,就是窮得發暈。連自己百姓的肚子都要靠糧票控制哩,還想來「援助」我們?
我在日本留學時,班上一個韓國籍同學知道我來自台灣,稱羨我「來自一個先進的地方」;經營學的教授知道我來自台灣,要我上台講述「台灣的經濟奇蹟」。那真是一個good old days(美好的昔日時光)。我們賺盡全世界的錢,而中國大陸才起步,大陸市場存在與否,基本上對我們沒有影響。
但誰會預想得到,歷史的車輪前進得這麼快,把我們毫不留情地拋到這麼後面?我所經歷的「good old days」,年輕世代早就無緣經歷了。台灣目前的經濟狀況不好,何時翻身,尚在未定之天,誰也說不出來台灣下一步該怎麼走。世銀公布的各國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台灣在2014年、2015年,都居「亞洲四小龍」(還有這個名詞嗎)之末。當年的「笑話」,如今以極快的速度變為「現實」:台灣上下正計較著大陸在服貿協定中是否真讓利、讓了多少。「台灣若有困難,『中央』還會給與經濟援助」,一語成讖。
嚴長壽在表達對服貿協定的看法時,避開了服貿該不該簽的問題,只強調「當我們沒跟大陸來往時,台灣是走向世界的」、「台灣動不動要大陸『讓利』,『讓利』是最危險的」,並老實不客氣地指出我們「不爭氣」。
拜同文同種之賜,台灣人競相到大陸賺easy money,是極為自然的事。你無法單方面指責執政者的不思進取,連立場偏民進黨的陽信都在第一時間想到進出大陸,而非「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調子太高;但對岸的錢近在眼前,則是人人可以試著分一杯羹。政治無法戰勝人性,這就是人性。
那麼,嚴長泰提醒我們「走向世界」,現在是否真的成了無法企及的目標?以嚴長壽所熟悉的觀光旅遊業而言,就有他山之石可以借鏡。近鄰日本對於爭取大陸觀光客,不遺餘力。各觀光景點增加了中文導覽說明,東京秋葉原電器街大多安插了中國籍店員,更別談電車上隨處可見、埋首於中文教科書的上班族身影。你如果對於日本有超過十年以上的觀察,就一定能感受到「中國」在日本的影子,確實在這十幾年中,越來越大。
到了2012年,情形有了轉變。為了釣魚台事件,中日兩邊鬧得不可開交,大陸各地掀起了反日風潮,砸日資商店、抵制日貨的事件,層出不窮。這讓日本意識到:中國大陸市場本身是個巨大的機會之外,還是個巨大的威脅。日本已經為了中國大陸下一步可能的抵制,做出了最壞的準備。
▲日本視訊網站線上直播「318學潮」攻立院的現場情況。(圖/翻攝niconico)
事情的發展一如所料,觀光業首當其衝。以青島一地為例,大陸青島來日本的旅遊團體,從每月平均200團,到了七月,減了一半,八月減了七成,九月減了九成,到了十月,則是一團都不來。青島如此,其他各地也一樣。加總起來,對日本觀光業的衝擊,無法想像。
但是,日本的觀光業是否因此一蹶不振了?
去年,來日本的觀光客人數1036萬,比前年成長了24%,達到史上最高。今年一到二月的累計,則是比去年同期還增加了182萬人,觀光客數字看來又要翻新,飯店永遠一室難求。曾經對大陸市場寄予厚望的日本,沒有垮,甚至站起來了。原因相當簡單:他們早就是面向世界,所以挺得住。
同期,韓國成長了9%,中國旅客就佔了三成,這些大多僅來一次的中國旅客,幾乎掌握了韓國觀光業成長的命脈。韓國觀光局長沒有喜色,正在向日本「求援」,希望日本觀光客多來,「奪回從來的第一位」。過分倚賴中國大陸市場的焦慮,普遍存在於我們的鄰國,大家都為著萬一中國市場不可靠時,思考一套腳本。這除了強健自己的體質之外,再無良策。
而尋求體質強健,偏偏是我們長久以來最輕忽的。
▲春遊高雄6大體驗。(圖/高雄市觀光局提供)
如果,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體質健康,且面向世界,既爭氣又長進,我們自然能具備日本那樣的底氣。簽了服貿,也不用怕併吞;不簽服貿,也能成長茁壯。今天我們會為了這個議題哭天搶地,計較著一個曾經發糧票布票度日的共產黨對我們讓利與否,不就間接證明:我們早就是不爭氣又不長進,除了中國大陸,我們再無可倚賴的招數,更別談全世界了?
「我們自己爭不爭氣」,這是一個遠比反服貿或挺服貿更該回答的問題,卻一直被我們在紛紛擾擾中忽略,而且,忽略了好多年!
●作者老侯,碩畢,在日本謀生的台灣上班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