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打黑與金正恩訪華

劉佳 周晶晶

最近關於朝鮮的消息有兩條非常引人注目,一是金正恩在朝鮮打黑,二是金正恩準備訪華。打黑與訪華有什麼關係?表面上看似乎並沒有什麼,但實際上卻有著非常緊密的內在連繫。

首先談談金正恩為什麼打黑。

黑社會的產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大量的城市無業遊民,二是強大的經濟資本的支持。

在傳統的社會主義社會,這兩個條件是不存在的。因為國家包辦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每個人都有國家安排好的工作,因此無業遊民不可能大量出現。同樣,在配給制的體制下,可能會出現特權階層,但是很難出現資本家。朝鮮在人們的心中一直是傳統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但是不知何時出現了黑社會,搞得金正恩都要出面打黑。這其中反映了朝鮮怎樣的社會現實呢?

不妨回顧一下中國,在80年代初。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中國大地上火了很多新事物,除了肯德基,世界盃外,「嚴打」也被很多中國人記憶猶新。那是鄧小平大規模的嚴打中國的犯罪份子,一大批高幹子弟也被拉上刑場。如今30年前中國的「嚴打」大戲似乎在朝鮮重演,什麼原因讓歷史如此巧合?

一,計劃經濟解體,人作為一種資源開始向市場流動,需要一個組合的過程。在計畫經濟時代裡,國家安排每個人的工作與人生。但是隨著計劃經濟解體,人開始流向市場,一方面是從計劃經濟走來的人還沒有適應在市場上自主尋找工作的環境,找到工作需要過程,另一方面是,市場發育不充分,無法為人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這樣在客觀上,就在城市中形成了龐大的無業遊民。這是黑社會產生的土壤。

30年前的中國,大量的知識青年找不到工作,從而形成了犯罪高峰,結果引發了鄧小平的「嚴打」運動,如今金正恩和他的朝鮮也面臨著與中國當年相似的情況。

二,私人資本已經發展起來,但缺乏合法的身份與保護。

私人資本是黑社會組織形成的另一個重要條件,也是黑社會組織的背後金主。朝鮮的私人資本為什麼要去組織黑社會?這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朝鮮的很多私人資本,多做地下買賣,缺乏合法身份。政治上沒有合法地位。二是朝鮮的很多私人資本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但缺乏其它的投資管道,沒辦法運用自己的資金。

說完朝鮮的黑社會,再談談金正恩訪華。

朝鮮的市場經濟已經初步形成,黑社會的出現說明「人」作為一種資源開始走向市場。但是朝鮮的市場經濟顯然還很脆弱,整個市場經濟的規模和容納能力還是很有限。朝鮮急需引進外資,來為自己的市場經濟「擴容」。讓人能在市場上找到工作,讓錢能在市場上找到出路。訪華是他非常迫切的願望。如果訪華不能成功,訪日與訪俄也是可以接受的選擇。金正恩訪華將給中國帶來那些機遇。

金正恩如果訪華成功,將給中國帶來重大機遇。朝鮮是為引資而來的,因此金正恩訪華的重點將是經濟合作與項目洽談。吸引中國的投資將是他的目的,開放朝鮮市場也是金正恩必然要送給中國的蛋糕。朝鮮現在最迫切的期待是完善其落後的基礎設施,因此金正恩訪華如果成功,羅津港口的開發權與承租權很可能會交給中國,同時朝鮮也將引進中國資金,開發和經營朝鮮的重要鐵路設施,中國打通日本海出海口的願望一舉可成。

所以,金正恩訪華其本質是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中國必須轉變對朝鮮的思維方式,不能再將朝鮮視之為戰略包袱,也不能再把金正恩的訪問看做是簡單的乞援。中國應該積極促成金正恩來訪,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從朝鮮哪裡得到什麼,認真規劃與朝鮮的長期合作。

談到與朝鮮的合作,中國很多人會有疑慮。歸納起來大約有兩條:一是朝鮮會不會「崩潰」。二是堅持「主體思想」的朝鮮能否接受開放思想。

認為朝鮮會「崩潰」的人有很多「證據」,比如朝鮮有大量人口外逃,韓國虎視眈眈等等。其實,筆者認為,韓國不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並沒有吞掉朝鮮的實力,兩韓合併的唯一可能是朝鮮自己發生內亂。而朝鮮短期內發生內亂的可能性極低。

朝鮮不斷有人口外逃,並不能證明朝鮮有內亂的風險,中國人大量偷渡的問題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末期,中國人出國由偷渡客變成土豪買家也就是近10年的事。朝鮮人向國外非法流動,很大程度上是朝鮮當局內部矛盾,有關機構有意放水的結果。

對於員警及邊防部門來說,非法偷渡必須嚴打,但對於朝鮮的經濟部門來說,偷渡客可以向親人匯款,可以增加外匯收入,也有利於地方經濟,所以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中國的經驗來看,非法偷渡對政府的衝擊是有限度的。

至於「主體思想」與「改革開放」之間的矛盾,事實上二者並非沒有協調和靈活處理的空間。

就如中國搞「改革開放」也沒有否定「毛澤東思想」一樣。不能將「主體思想」與「改革開放」置於完全對立的地位。

朝鮮的黑社會大量出現,說明朝鮮的「人」已經開始走向市場謀生。金正恩需要給朝鮮的市場經濟「擴容」,因此金正恩的訪華,絕不單純是乞援,而是來和中國談合作,他一定會帶著「專案」來中國。中朝之間在地緣政治,經濟利益及意識形態上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中國必須抓住機會,認真規劃中朝關係,並在互利的基礎上開展與朝鮮的合作,不斷鞏固中朝友好同盟,與朝鮮建立新的友好合作關係。

●作者劉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周晶晶,北京北京勁松職業高中語文教師。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