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能自以為是

黃柏霖

隨著少子化,高等教育的存廢也就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尤其在部分大專院校減招或停招,甚至教育部長喊出要縮減到剩下一百所大專院校的時候,顯見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日前,興國管理學院招生不佳,傳出金控業接手,但新的經營計畫沒有獲得教育部通過,教育部2月6號發函,停止興國管理學院104學年度起進修學制學士班全部招生,並停止撥付103年度「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畫」獎勵;另外,也停止104學年度起日間學制學士班招生。教育部要求學校2月底前補提改善計畫,如果通過,104學年度日間學士班可以恢復部分招生名額。

不館結果如何,這樣的措施對於學生的受教權是相當大的傷害,即使讓在學生可以原校畢業,請問,學生有心情好好上課嗎?其次,這些老師在即將關閉的情況下,會好好的教學嗎?

所以,教育部應該建立一套退場機制,甚至要有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標準,絕對不是像現在一樣的邊做邊修,畢竟,這樣的結果只會造成人心惶惶,更可能讓一些準備好好經營的學校受到無謂的衝擊,這對於台灣整體的教育未來將是百弊而無一利。

退一步說,不管制訂出來的機制是否健全,教育部至少應該有勇氣做這樣的事情,不要因為鄉愿或沒有擔當而一事無成,最後迫於外界壓力才逐漸地做些事情,畢竟,教育不可能一蹴可幾,卻也不能在原地踏步,否則,我們對於教育的未來只會越來越感到失望!

●作者黃柏霖,高雄市議員,正忠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