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邊緣化≠需自我矮化

▲日前財政部寄出台灣加入亞投行意向書引發喧然。(圖/東森新聞)

作者/李武忠

從FTA、TPP、RCEP到參與亞投行,政府官員每每在談到加入這些國際經貿組織時,既缺乏完整的專業評估也不願與民眾充分溝通,老是採用恐嚇方式,宣稱由於台灣經濟需仰賴出口市場一旦沒加入台灣就會被邊緣化來強迫國人接受,而台灣能不能加入中國老大哥態度非常重要,不能惹他不高興,這樣的說詞不僅將問題過度簡化也凸顯出官員的無能與沒有擔當,台灣自退出聯合國在風雨飄搖中數十年仍能屹立不搖沒有成為亞細亞孤兒的主因在於國人的勤奮和努力不懈。

追求經濟成長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只想賺錢而不顧尊嚴自願當個童養媳,更何況大部分經貿利得係進入少數資本家口袋,多數民眾卻必需承受全球化所產生勞動密集產業消失、大量業務外包外移、工作機會喪失、環境遭受污染破壞、薪資停滯等苦果,貿易和金融資本自由流動的利益分配不如預期和諧,導致保護主義高漲,補貼與對跨境投資限制當道,政府眼裡不能只有GDP卻不顧分配正義與國格。

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不能只停留在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金字塔式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最底層滿足物慾需求的層次,而捨棄對獲得尊重與自我實踐的需求,更不能忽視打造富足(Abundance)金字塔中最高層次的自由(包括經濟自由、人權、政治自由、言論自由、資訊自由流通等),甘於淪為腦滿腸肥沒有文化素養和品格的國家。為因全球化而失去飯碗的人尋找出路就要著重於研究發展與創新,並提升失業勞工的技能訓練水準以符合新產業需求,這方面台灣政府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行政院長毛治國率內閣赴立法院說明亞投行。(圖/記者賴映秀攝)

在台灣民間習慣稱大陸人為「阿六仔」(閩南語),透露出台灣人對大陸同胞存在的優越感,面對中國崛起與經濟快速成長,台灣人心裡其實五味雜陳也帶有些許的恐慌和不信任感,特別是部分大陸人士在言談舉止間所流露出台灣經濟需要靠咱們中國支撐的爺們心態,深深刺痛台灣人的自尊,無形中埋下衝突的火種,兩岸政府尤其政客對此現象難道絲毫沒有察覺嗎?不僅未設法拆解引信還持續推波助瀾,連申請加入亞投行也要向中國低聲下氣自我矮化,才會引起民意大反彈。二二八發生原因的慘痛經驗為政者應深自警惕莫讓悲劇重演。

其實從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所發揮功能來看對台灣助益有限,為擴大國際事務參與在不被矮化的原則下,參與亞投行應樂觀其成,若因名稱等因素而無法參與由中國所主導的亞投行(主要在提供融資)對台灣經濟並不會產生重大影響,政府官員應該就事論事衡量利弊得失,不應該誇大亞投行功效(如電台賣藥)也不要如誇大中韓FTA 對台灣經濟損失般來恐嚇人民,別忘了「狼來了」的寓言故事。

名詞介紹:

FTA, 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
TPP,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財政部長張盛和為平息亞投行爭議,親上網路與鄉民對話。(圖/YouTub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