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
前些日子的豪大雨蘇花公路再度因坍方造成交通中斷,也立即影響到花蓮當地農產品正常的對外運輸。為避免農民血本無歸,當地大學生和民間團體自動發起「一人一菜坐火車助農民」行動,希望多少能幫助農民疏解產銷困境,也獲得若干回響。結果卻引起當地部分農民的反彈,認為此舉反而會造成中盤商的裹足不前,導致產地蔬菜價格的崩盤。持平而論,現在的大學生願意離開電腦桌走到戶外來關心農民及其他弱勢團體的生計,立意良善,相當值得社會大眾給予掌聲,也才能鼓勵更多的宅男宅女關心周遭的事務,一掃年青人對社會冷漠與給人草莓族的刻板印象。
而採取一人一菜的運送方式其實效果有限(凸顯問題意義較大),也衍生出許多原先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包括:如何選擇運送對象農產品(雨露均霑)、如何處理後續接駁事宜、道德風險、避免擋人財路等等,相信這些都不是未出社會的在校生所能事前設想周到的,情有可原,就像農民深受其苦的中間剝削問題存在已久,表面看起來單純其中利益糾葛盤根錯節,藍綠無論誰執政,都只是喊喊口號而已,從不敢真正大刀闊斧,讓農業產銷制度回歸正軌,農民辛苦耕作可以有些許回饋,也才會有後續年青人願意投入農業生產行列;何況一旦涉入政黨競爭往往讓問題變的複雜化,反模糊了原意和政府應承擔的責任。
花蓮好山好水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普遍受到消費者的喜好和信賴,但受制於地形與交通限制,對外運輸常因天然災害受阻,此次並非首例(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當地農民幾乎年年受苦卻也只能默默承受。尤其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極端氣候(如強颱、豪雨、乾旱、颶風、洪水等)發生的頻度暨強度升高,現在不必遇到颱風只要下場豪雨對外聯絡公路就很容易坍方,交通被迫中斷的頻率也越來越高,而這正是氣候變遷對農業影響的典型案例之一。農政機關雖然再三強調已妥適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漁)產帶來的重大影響,但對於花蓮農(漁)業面臨的經常性運輸風險政府相關單位卻沒有整套的因應對策與標準流程,讓農民終日提心吊膽,民怨自然不止。
在台灣極端氣候的影響已經陸續顯現,不只花蓮其他農業縣市也面臨相同的困境,農業經營風險不斷升高,也降低年青人務農的意願。有鑑於此政府主管機關應該要儘速邀集學者專家、地方政府、農業界代表、冷凍冷藏工會、販運商、交通運輸團體、軍方、氣象局人員等共同來研商擬定妥善的緊急應變措施以及標準流程(包括:啟動標準認定、各單位的任務編組、橫向縱向的協調整合、經費編列運用等),平時就要召集相關人員加強演練積極磨合找出缺失不斷改進,一旦遭遇到天災時政府相關單位即可立即啟動應變措施,各司其職,將災害損害降到最低,也讓民眾對政府執政效能產生信心。
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轉變,農業或許在台灣已經不再是主流的經濟來源,但卻是影響民生的重要產業以及足以撼動政權的關鍵族群。政府若能未雨綢繆對該產業投入更多的關注,用心制定出完善的農產預警暨應變機制,並積極主動實踐,以實際績效來爭取人民的支持,相信可以讓目前民調低迷的執政者重新獲得人民的掌聲!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