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川/從莫拉克看蘇迪勒 加速重建刻不容緩

作者/陳振川(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蘇迪勒強颱重創全台,雖在政府及全民防災及政府加強防災及危險地區民衆撤離等積極作為下,有效將災害規模縮減至最小,農林漁牧及交通建設均可由相關部會結合地方政府依據相關規定進行。惟此次仍有因暴雨土石流造成烏來及復興等地區發生屋毀路斷災情,而有緊急災民安置、遷居永久安置問題及區域基礎建設及產業重建問題。

有鑑於災區行政歸屬及災害規模,為有效推動,建議新北市及桃園市政府由工務副市長以上召集迅速成立「重建推動組織」來協調、審核、決策、推動及督導各項重建工作。可以參依前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所編印之災復重建作業程序SOP參考手冊及本人於去年(103)6月縣市首長災防研習會及11月國發會舉辦提升地方治理效能策勵營所提災後重建經驗辦理。而首要工作係邀請具土木、水利、大地、地質專長專業人員依SOP評估整體地區之地質及水理環境影響、原居住地周遭環境安全性,而做為現在(及持續汛期)防救災及重建之參考。

烏來及復興區均是泰雅族原住民居住山區為主,重建工作要和原民會密切協調,應以安全、尊重文化及社區參與方式加強溝通協調。對於危險或安全堪慮地區之界定,永久安置建地勘查及取得,及後續籌建工作,因無莫拉克重建條例可依循,地方政府可能要加速依區域計劃變更及「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鄕、離鄕則在最近地區」原則等方式,依據莫拉克颱風災後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之整合型防救災及重建之管理模式,妥善結合慈善NGO團體及企業加強整合協調推動。

本次災害是近年來繼桃芝、莫拉克、天秤、蘇拉颱風所發生區域災害相同,而有居民安置及社區重建需求。災後重建仍然應以國土保育作為上位重建綱領,整合家園、產業及基礎建設等重建計畫,以協助災民重建家園。依災區安全情況、受災程度、災害風險及居民意願,提供多元方式供災民選擇原地重建、修復、遷居或遷村,讓社區在文化脈絡傳承、自然環境保育下永續發展。惟烏來地區因人口及觀光發展,本已過度開發,侵入河川及山林,重建工作不是復舊,如何從永續發展理念,考慮氣候變遷影響,創新的朝長治久安之社區及環境發展才是正確方向。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中)資料畫面。

歷次颱風對臺灣國土山林產生莫大的衝擊與傷害,特別是對居住高山地區之原住民造成文化生活與居住安全重大影響。此次的風災彰顯了全球暖化、氣候異常對大地環境衝擊之效應,中央及地方政府均應加強災後重建組織及平時演練,並應加速推動高風險地區之遷村(居)計劃及提升基礎建設抗災能力,以因應已經形成常態之災後應變。

●作者陳振川,現任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也是前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