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蔡英文的兩岸優勢

文/郭正亮

去年3.18太陽花運動之後,兩岸關係瞬間降到冰點,隨後連續六次兩岸會談,儘管馬政府仍然堅持「九二共識」,但直到今年10月卻難有突破進展,不但《兩岸貨貿協議》遙遙無期,連台灣認為相對單純的「陸客中轉」也簽不下來。主因是大陸認定國民黨已經無法搞定台灣民心,即使兩岸能夠簽署協議,立法院也未必能夠通過,不如等明年民進黨執政之後再談。

例如10月13-15日的「夏張會」,我方提出已經要求多次的「陸客中轉」,大陸卻故意節外生枝,要求「優化兩岸航路」,亦即要求我方開放飛越台海中線,這種牽涉國安的無理要求,台灣當然不可能同意。

國民黨老是以「沒有九二共識,就無法穩定兩岸」來質疑蔡英文,問題是國民黨即使有「九二共識」,一年半以來,兩岸也毫無突破進展。「九二共識」不再是兩岸大補丸,使國民黨的兩岸優勢明顯弱了下來。



吊詭的是,國共兩黨關係長期密切,大陸卻因為國民黨無法搞定台灣民心,對國民黨越來越感到心灰意冷,反倒是對能夠搞定台灣民心、但與大陸關係長期生疏的民進黨,越來越感到興致勃勃。

這不禁讓人想起1972年毛澤東首度在中南海接見尼克森時,對他說「我喜歡右派。人家說你是右派,共和黨是右傾。英國希斯首相也是右傾。我比較樂見這些右派掌權」。尼克森回答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看到,美國左派只能誇誇其談的事,右派卻能做到,至少目前是如此」。

毛澤東是左派,卻反而喜歡右派,因為右派能夠頂住國內反共壓力,讓談判爭議不再泛政治化,反而有利於雙方務實處理分歧。即使毛與左派想法接近,卻不喜歡左派,因為左派老是頂不住國內的反共壓力,導致談判爭議動輒泛政治化,根本無從務實處理分歧。

當年尼克森就是美國共和黨右翼領袖,強調經貿優先的民主黨老是受困於國內反共壓力,無法推動美中和解,卻由長期反共的尼克森首度啟動中國破冰之旅。同樣在日本,主張日中和解的社會黨始終無法執政,卻由自民黨保守派領袖田中角榮完成日中建交。再看最早在1964年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法國,當時勇於頂住美國和國內反共壓力的法國總統,也是右派領袖戴高樂將軍。

後太陽花運動的兩岸關係,恐怕也將重複這種負負得正的外交吊詭,台灣很可能即將重蹈法國、美國、日本走過的對中突破道路,必須寄望於能夠搞定台灣民心的蔡英文,才可能讓兩岸有機會繼續向前走。

原因很簡單,在太陽花運動之後,40歲以下的台灣民眾,已經不再信任國民黨在處理兩岸關係時,能守護台灣價值和多數利益。光是這種不信任,就足以導致兩岸談判爭議的泛政治化,導致國民黨無能務實處理兩岸分歧。



最近中研院政治所副研究員徐斯儉與清大人社院助理教授沈筱綺,就針對太陽花運動做了深度調查,發現「反自由貿易」並不是支持太陽花的主要理由,而是「對民主價值的信念」。他們發現太陽花支持者,並不是非理性的「逢中必反」或粗淺的「對中國政府印象不佳」,而是經過理性評估,更擔心缺乏民主監督的兩岸經貿,可能對台灣未來產生不利的長遠衝擊。

兩人研究發現,92%民眾支持自由貿易,超過七成民眾贊成與中國經貿往來,即使民眾知道兩岸經濟整合的政治後果,例如有超過45%民眾認為台灣將因此更可能走向統一,但他們並未逃避國際現實,而是主張「大環境固然如此,所能期待的是一個在認同以及能力上可以被信任的政府」,可見「政府必須贏得民眾信任」對於兩岸談判的重要性。

兩人的研究結果指出:「馬英九沒辦法收割太陽花,因為馬政府不被民眾信任」。而這個研究則是帶給蔡英文兩項好消息:一是多數民眾支持自由貿易,這有利於未來TPP談判;二是如果政府得到民眾信任,兩岸談判阻力可望降低。後者正符合戴高樂、尼克森、田中角榮所走過的「頂住國內反彈壓力,才能克服外交分歧」的政治原理。

●作者郭正亮,前立法委員,目前為專欄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