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元
這篇「放牛班的考卷」是李家同教授設法經由淺白文字散佈教育理念的好文章…令我感動與認同。
謝謝他用如此淺顯易懂的詞句表達出「因材施教」與「快樂學習」的意境。
許多教育官員光是揣測上意、締造業績就已身心俱疲,無法撥冗去體恤社會上對教育的看法與聲音。
抑或雜音過多,聽命行事最省事?
但是再怎麼想省事,也不行不反思推動政策的動機與意義就要斷然執行,讓後世學子承擔後果,最終僅換一片謾罵。
我以為一個政策應要解決一個問題,若是問題較大,就需要透過一系列的政策去解決。
教育是個大問題,但是這些年的推行的政策(建構式數學、一綱多本、多元入學、12年國教)到底解決了什麼?
下一代教育的重點不是在12年國教、廢除明星高中…反正只要一直少子化下去,不用說16年國教,18年國教也不是問題!
下一代教育的重點應該是擺在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專長」,以及改變社會上扭曲「分數=等第」的價值觀。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只要視不同的程度給予不同的教材內容與挑戰,不要給予超過程度太多的挑戰,協助建立自信,學生的負擔就會減輕。
這方面真的需要在現場的老師、家中的家長一同為孩子的教育努力才能實現。
多年來推行的不體罰、無壓力的快樂學習的成果只是讓小孩無感升學(大家都唸高中,所以我也唸)而已,教育的不振已成台灣競爭力每況愈下的肇因之一。
所以12年國教根本不是教育部應該著墨過深的重點政策,而是應該需要更深入的去解決根本問題。
讓小孩學好基礎知識、幫助他選擇自己的興趣專長、能給予不同專長的肯定尊重才應該是政策與社會應該要著力的部份。
我們當然尊重非讀書型孩子的受教權,但不是透過推行12年國教這種只作表面功夫的方式。
我們也應該要尊重讀書型孩子的受教權,因為不是會讀書就不是弱勢。
●作者國元。ET論壇歡迎網友更多討論與聲音,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