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
報載:「民國一0四年推動募兵制後,可能出現軍中苦募無兵、役男又無處當兵的怪象!」實在太奇怪了!立委諸公和媒體不是痛斥退休軍公教坐領「十八趴」優惠存款,不用做事還有年終獎金可領?這麼好的福利怎麼會募不到兵呢?
任何一個政策的形成有他的時空環境背景因 素,如果現在感嘆軍公教人員所能擁有的福利,那是不是該問問自己當初為什麼不也去考軍校、任公職?「齊頭式」的砍掉這人的十八趴或是年終就是公平嗎?那跟 中國大陸當年的「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有什麼不一樣?現在在媒體上「疾呼」的政治人物或年輕朋友是不是也有點像當年的「紅衛兵」?
勞保基金是不是會破產?跟這些軍公教退休 人員的福利應該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今天為政者的重要課題是讓「壯有所用」,讓勞動市場能夠充份發揮最大能量,活絡整體經濟;讓「老有所終」,讓退休 的人生活無虞,安享晚年。是要「大家有飯吃」的富足多元,而不是「有飯大家吃」的限量假性公平。
筆者支持不管是軍工教人員薪資福利或是勞工基本薪資、退休福利保障等各項政策應該適時依國家狀況調整,但應該是漸進式的逐步調整;過去承諾的就是承諾不能也不該亂做變更,才不會搞得「失信於民」、「天怒人怨」。
民主政治本來就有點像「父子騎驢」的狀況,不管怎麼做都會有不同的意見,但這正是可貴之處!政策的推行當然不能用「做就對了」含糊帶過,必須有清楚地目的和方法,還要有不因政黨輪替而朝令夕改的延續性,老百姓才不會無所適從,也才能真正照顧到黔首黎民。
●作者楊宏基,北市,碩畢,媒體工作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