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醬/昨天,我夢見台北─聊台北的12項文化軟實力

台北北門空拍夜景圖。(圖/林承翰提供)

▲台北北門夜景空拍。(圖/林承翰提供)

長年待在台北的日子,真的會覺得台北爛透了,資金的缺乏導致事物都沒有進步改變,產業鍊的各種壓榨低薪,人們不重視時尚跟生活審美,迷亂狂暴的政局,人們的平均思考能力低落等等。

但待在上海一年後,我開始想念台北。

台北擁有很多其他華語地區沒有的文化深度,這是真的。

1.
大量風格任性的書店,甚至最近如雨後春筍般的「獨立刊物書店」及「次文化漫畫店」,還有專門給特定族群的書店,如藝術書書店。上海有書店,但每個月的出版新書量很低,而且也不會像台北走幾步就一間,而且台北很多是個人營業的很有風味,甚至咖啡店裡也會有書。

2.
因為重視生活品質而出現的大量風格迥異的生活用品店。(雖然整體還是偏日系)你會發現上海複合式的生活風格店面很少,有的也都是台灣人開的,然後大眾會很重視出去穿什麼,但對生活中用的每個事物都沒那麼在意。

3.
每周上映的電影數量都是大陸一個月的幾十倍,而且不僅限主流電影。

4.
到處都是吃的,不用特別到商業區才有食物,而且都營業到很晚。而且台灣的中式食物是世界各地的人吃了普遍會覺得好吃的口味,中國的中式食物很多是當地人口味,我吃了也會覺得太油太鹹。

5.
其實帶我們生活異樣的一絲溫暖的便利店,台灣真的是全世界便利店最多的地方,你可以說台灣人懶才造成這種現象,但它的季度變換之快速跟各種活動也帶給我們的城市生活一些小樂趣。(什麼國外的新上市食物都可以在便利店買到,也很神奇,或各種不該被做成微波食物的品項又誕生了)

6.
各種正在進行的underground派對,台灣人真的活得很次文化,各種在山間破廟或墳頭蹦迪的體驗,這種政治不正確的無厘頭樂趣,在思想壓抑的上海,都是很難被接受的。

7.
對他人的喜好及定義的包容度:台灣人對所謂高級/低俗;聰明/愚蠢的定義是很模糊的,大陸這邊人們為了進行社會階級區分,普遍對這些事物的定義還像是8、90年代,非常二分法。

所以當講到一個東西對他們而言跟他的價值觀不符合,或是跟他的經驗牴觸時,很多人就會純粹想反駁你,而不是拓寬自己的價值觀。然後他們會有種極度強烈勝負慾,想在言語上PK贏你,但他始終還是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相,造成整體社會的認知面相狹窄以及彼此交友困難。

但台灣人的自我認知沒那麼有自信,反而造成我們的人容易反省跟接受,就像我講的這是個雙面刃。

8.
中產階級且次文化的文化娛樂:台灣這種小店真的很多,各種文創型態的商業模式,各種LGBT文化的酒吧跟空間。(雖然我在台灣時覺得這真的很蠢,算是蠢化文化內涵的商業型態)在上海就是你有錢你就有娛樂,你窮的人就幾乎零娛樂,又沒知識涉入,就會變成更蠢的一個社會階層。

9.
台北有特色跟設計感的店面分布在整個台北,大陸有時尚感的東西都是分區的,只有一區裡會有很先進的東西,其他地方就像80年代。

你在台北看似傳統的年貨街裡或中藥區裡,可以發現現代設計感的中藥店、現代舞小劇場、網紅咖啡店等,在一個暗巷小區裡,可以發現有自我堅持的設計感小店、餐館、生活用品店,或專賣特定酒類的店。這種探索的樂趣,在上海幾乎是沒有的。

10.
充滿創造力的YouTuber跟網路歌手:過了一個年代,台灣的時尚雜誌跟演藝公司好像都創造不出什麼好東西。興起的網路世界,大家的個人創作反而更貼合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充滿視覺審美的YouTuber跟網路歌手,甚至靈性的YouTuber。大陸也有這種網路視頻趨勢,但內容都土到……

11.
台灣人交朋友沒防心:在大陸朋友帶朋友出去,如果你是新朋友,全程沒人跟你講話的機率是90%.。待很久後發現可能這是當地的社會成長環境,讓人認識人時多了一個層叫「防心」的保護。

不用說在台北連跟7-11店員都可以變朋友,我個人很多維持到現在的好友也都只是喝過一次酒就變成的朋友,在上海相對要花很多時間磨合才能變成真朋友。(尤其這邊每個人相對強制地認為自己的價值觀一定是正確時,這邊不是特定指政治面相)

12.
對當地及全球社會性及經濟事件的了解及參與度:最讓我意外的時刻,是前陣子中國與美國的經濟戰,以及中國本來就可能面臨的通貨膨脹,導致的幣值嚴重下滑,當人民幣已經跌到不知道哪去時,我問身邊的上海朋友,全部人都全盤不知這件事,也don't fucking care這個可能會影響到全球經濟的事件。

不管他們的媒體有沒有封鎖各種泡沫化的消息,或是官方消息都把鍋甩給美國,但你還是會覺得這種人民全然不知全然不care的狀態很神奇,不管發生任何事腦子裡還是覺得賺錢first。

你問每個人知道的知識幾乎只有中國古代的歷史事件,現代事件有啥,甚至國外發生啥,這邊大部分人是全然不知的(在上海這種一線都市喔),這也造成了他們後續價值觀的一些脈絡。

我覺得台灣年輕人對社會性事件的參與度,重點也不在於我們多愚蠢地選了邊站,去證明自己是對的,又或者台灣政治黨派只要一方提了一種政見,就會有反對派去阻止,導致社會物質面遲遲不進步,而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事件,鍛鍊了年輕人對社會跟群體的思考能力及感受能力─我們有了站在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

台灣真的擁有華語世界裡相對文化深度的環境,養成台灣年輕人普遍具有對社會性跟精神性、一定程度的思考能力跟反省能力,但我們的文化特質讓我們一直會覺得自己是不夠好的,反而限制了我們的財富跟發展。

或許台北真的是一個人們普遍不太時尚的地方,但來到上海後會發現一堆fancy排隊的網紅咖啡、酒吧、餐廳也都是台灣人開的,這邊時尚產業跟廣告業的行銷大部分也是台灣人做的。

代表台灣人不是沒有那樣的審美層次,只是我們原本的環境中,人們的自我設限跟彼此設限,造成整體的商業環境受限。

最後一點是個兩面刃,可能我們台灣人自己都沒發現。就是台灣人的民族情結真的算弱,我們從小生長在中國、日韓還有歐美文化交融的環境,所以我們平均對外來文化跟其他價值觀的接受度意外地高。我在台灣時也不這樣覺得,但你到其他國家住過後,會發現很多地方的大眾是幾乎只有一種當地價值觀的。

這讓我們的思考跟價值觀是相對靈活的。(我認識很多中國去外國留學的小朋友,即使去了國外,沒有開放的心態,導致出了國價值觀還是一樣封閉)

我在台灣時不覺得,但離開後發現,台灣人真的普遍很有靈性而且很容易就變成朋友。大陸很多人交朋友防心是很重的,don’t know why。

很多店面的存在都很任性而且理想化,讓我覺得台灣人骨子裡其實是浪漫主義的,所以我們對非物質性跟精神性的東西,接受度才會這麼高,而有一天當拿台灣跟其他華語地區對比時,這或許就是我們的軟實力。

或許台灣的社會環境會讓我們覺得我們的未來沒有很有希望,但或許我們的希望就是建立在持續精進我們的知識跟精神涵養,開出一些不太賺錢的店,但間接地把台北打造成一個越來越好玩、有趣的城市,而到時,我們真正的未來才真正到來。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序醬,於上海一間廣告公司擔任時裝編輯。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