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民的後裔加入德國軍隊的現象已日趨普遍,未來應該有機會看到來自更多國家背景的青年,出現在德國軍隊的行列當中。(圖/黃竣民攝)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冷戰驟然結束,隨後突然沒了紅色鐵流威脅的歐洲各國,便紛紛進入了戲稱為軍備休眠模式,並且大幅度的裁減兵力。這樣的現象連位居中歐的德國也不例外,而且削減的程度與規模也是令人咋舌,光是陸軍裝甲部隊主力戰車的數量,規模約縮減了9成,總兵力裁減了2/3。2018年德國的國防預算支出約400億歐元,雖然還是排名全球前10名,但依然遠低於北約組織(NATO)預期GDP要佔2%的標準,尤其是德國實際的物價水準,以這樣的預算規模根本就無法滿足一支像樣的軍隊開支。
▲隨著東、西德的統一,冷戰結束後,德國汰除了大量的俄式武器裝備,不是銷毀、轉售(贈)友邦,便是轉為博物館展品。(圖/黃竣民攝)
回顧德國在2011年取消徵兵制,在總理梅克爾主政下,只希望保留一支小型的軍隊(目前的兵力規模只有17萬左右)以取代先前編制的大型常備軍。不過才經過幾年的甜蜜時光,國際情勢便又起了變化,整個世界的區域衝突不斷,為了加強對國際事務的承擔,德國派遣軍隊赴國外執行聯合國任務。2014年俄羅斯介入烏克蘭,吞併了克里米亞,而使得而區域緊張情勢再度升高,德國對於歐洲區域安全受威脅的那條敏感神經才又再度繃緊,使得聯邦國防軍感到本身的裝備嚴重不足,這當中也發生過許多次的窘狀見報,而讓外界感到不可思議,包括各軍種主戰裝備的妥善率跟戰備狀況,嚴重地讓人質疑:德國是否真的有心在於其防務上?
▲由於歷史情結的糾葛,在廢除徵兵制後,目前德國軍隊自冷戰後首次增兵,反而得靠招募外籍人士,才有機會在短時間內補充約2萬名員額的兵員缺口。(圖/黃竣民攝)
雖然身為北約的要角,但是德國人民對於加入軍隊或增加國防預算的支出,可不是那麼感興趣,這一方面是基於矛盾的歷史情結(軍國主義的影響),一方面則是經濟現實面的考量,軍隊薪資畢竟有其限制。歐洲在這樣的安逸氛圍下的度過廿年,也難怪川普一上台後,會以強硬的態度要求北約的成員國,得為歐洲自身的安全負起更多責任(因為將近30個成員國當中,真正依照規定支出應有軍費的國家卻寥寥無幾),而不是一再搭美國的順風車。以目前的發展趨勢看起來,的確整個歐洲國家陸續有一些比較積極的動作,包括增兵及提高軍費支出…等措施,來回應美國的施壓,不過事實上多半還得歸功於俄羅斯的“助攻”。而今年4月,將在華盛頓舉辦慶祝北約成立70週年的峰會,但日前川普又再次發出類似退出北約的言論,因此決定將與會者降級改由會員國的外長參加,想必是擔心在會中的川普又有「驚人之語」出現!
德國將在今年春季接管跨國「高度戰備聯合特遣部隊(Very High Readiness Joint Task Force, VJTF)」的指揮工作,這一支為數約5,000人的部隊,也是北約在2014年所發起軍事合作計畫下的產物,目的是讓這一支聯合部隊能夠在24小時內達到戰備部署的狀態,以針對波羅的海成員國一旦遭受俄羅斯突發的軍事威脅時使用。而隨著德國增兵計畫的執行,第6個戰車營也在去年年底復編、第2個跨國旅級單位(德-荷旅)成軍、大興土木建造營舍、重啟彈藥庫…,為了強化裝備的不足,德國國防部已經在爭取更多的預算支應,包括轉型數位化部隊的計畫。雖然德軍目前的招募工作持續正向在發展,但遠比預計要招募的員額(預計到2024年前需增兵近2萬名)還有一段差距,也因為這樣的迫切性,開始讓德國國防部正式考慮接受外國公民加入聯邦國防軍的作法,以儘速填補所需增兵的缺額。
▲由於國防經費的縮減,加上裝備委外保維的作業,曾讓德軍的主戰裝備妥善率一直堪慮。(圖/黃竣民攝)
吸引大量外籍人士加入德軍 反觀台灣可以嗎?
畢竟德國的國情特殊,身為兩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與濃烈的軍事歷史背景,讓現今的德國人普遍認為,從軍原本就不是一件很受歡迎的職業,這樣的氛圍在冷戰結束之後更為強烈。但由於經濟實力強大,德國國內卻吸引大量的外籍人口移入,尤其以土耳其裔為最大宗,因此德國計劃允許歐盟國家的居民加入德軍的行列,但新兵需要精通德語。此外基於網路資訊戰及專業技術的需求,軍方也特別希望招募到具備醫勤和資訊技術等專長的外籍人士。德國的國防部長也表示,希望讓波蘭人、羅馬尼亞人和意大利人加入,以增強聯邦國防軍的力量;因為在德國的統計上,來自這三個國家18歲至40歲之間的人數高達近60萬人,德軍希望從中能有5萬名新的申請者產生,進而從中再篩選符合的人員以補足員額。
走過歷史興衰的潮起、潮落,沒有那個國家的軍事體制在這過去的一個世紀以來,能夠充滿著如此曲折的發展歷程。但畢竟國防政策攸關一個國家的安全與生存,開放外籍人士加入軍隊也不是當前世界上的主流作法。以我國推展全募兵制為例,整個的發展一直不甚順遂,讓坊間也曾有人喊出開放招募外籍人士的聲音,不過在現階段恐怕還難以執行。但以德國的民族性看來,這樣的舉動或許是人口與社會結構改變下,一種不得不的「妥協方案」,或許這會令許多對德軍保有舊印象的人士感到詫異與失望,至於未來「歐洲軍團」的變化會如何,還有待後續的觀察。
▲德國海軍的潛艦部隊,去年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淪落到沒有半艘潛艦可以擔任戰備值勤的窘狀。(圖/黃竣民攝)
▲當前的德國空軍,不僅在軍用機的數量上縮水許多,在機型上也呈現出單調與老態。(圖/黃竣民攝)
▲虎式攻擊直昇機看似威武,但實際能出勤的數量卻令人失望。(圖/黃竣民攝)
熱門推薦》
►引進M1A2主力戰車只有動力問題?
►海軍對美採購無人機,曙光乍現?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