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安/不流血的作戰 實兵對抗與自由統裁

 ▲▼實兵圖。(圖/翻攝自全球防衛雜誌)

▲早期實兵對抗目的在於找出問題,希望經由模擬實戰的演訓來達成練兵目的。(圖/翻攝自全球防衛雜誌)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在過去師級單位被視為是最大的獨立戰術單位,具有完整的作戰能力。因此以師級單位進行的全軍實兵機動演訓,就成為驗證部隊年度演訓成果和高司作戰計畫的重點訓練,這也就是所謂的師對抗。過去軍方因為攻勢前進作戰部署需要,不僅維持大量的師級單位,而且還有可在戰時動員編實的基幹部隊,年度的師對抗實兵演訓正好可以用來驗證戰鬥和特業兵科在實際拉出駐地之後,是否能夠維持部隊的正常運作並且發揮戰力。

打仗打後勤、情報要先行

從過去的軍方師對抗檢討報告可以發現,在大部分的師對抗演訓過程中,部隊掌握和後勤補保始終是難以克服的兩大問題。

以營級單位來說,各連與獨立排應當利用無線電網通聯回報,讓營部野戰炊事班能夠根據各部隊集結點運送便當。但絕大多數的狀況就是部隊根本連絡不上,再不然就是營部連炊事班把便當載出去繞了一大圈之後根本找不到部隊,結果許多基層連隊官士兵在對抗演習中,經常都是仰賴民間機動餐車或是口糧裹腹。後來為了避免互相流動找不到部隊的狀況發生,部分後勤官開始利用新引進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跟民間行動通訊裝置,和部隊約定會合點座標之後,直接把口糧和低敏感度補給品就地丟包,讓部隊依需要自行前往取用。

雖然送便當吃飯看來事小,但是見微知著,可以想見其他的後勤補保流程必然也是狀況不斷。會造成這種狀況的主因最根本的關鍵就是過去通訊器材品質不良,基層連隊和各級指揮所經常呼叫半天也找不到人,於是只好照著事前頒訂的作戰計畫依樣畫葫蘆。問題是在野外影響部隊運動的變數不勝枚舉,小到各種意外,大到天候影響和假想敵攻擊都會讓原訂的作戰計畫變成廢紙一張。

在60年代以後,由於各軍團的師級單位編制普遍有缺編狀況,因此後期的師對抗演習經常是由全軍團抽調單位支援參演師編實,這也讓整個指揮系統多出不少單位是理論上編制內,但實際上是到參演前一段時間才正式納編。

在歷次師對抗中還有一個狀況就是師級單位難以伸展,雖然當時軍方作戰計畫都包括反攻後的大軍團作戰想定,但是以台澎金馬作戰區的地理限制來看,能夠讓勉強擺開師級單位的演訓地區其實就那麼幾個。而且就算是在這些演習區域內,一個美制滿編重裝師也頂多是剛好塞得下去。

▲▼實兵圖。(圖/翻攝自全球防衛雜誌)

▲保力山為台灣野戰部隊的主要演訓場地,佔地龐大但也容納不了旅級單位。(圖/翻攝自全球防衛雜誌)

由於空間狹小,因此在過去師對抗演習中,經常出現的狀況之一就是在演訓開始後不久,就成功奇襲對抗師的師部或旅部。因為戰搜連或是前鋒單位,如果配合情報隊或政戰連的滲透偵查情資,能突破防線或是利用軍圖中未及刊載的新闢產業道路遂行縱深迂迴。

而在軍方逐步修訂戰略方針之後,重裝師編制也開始受到檢討。一則是因為當時的重裝師其實編現比參差不齊,加上過去利用外島輪調進行全師渡海移防能力訓練的制度也跟著取消,因此對於守土防衛的主要任務來說,編制龐大笨重的重裝師顯然有加以調整的必要。特別是在未來沒有跨海執行反攻任務的前提下,維持可擴編的師級單位骨幹就不再是絕對必要的條件。這也是軍方後來陸續進行戰精專案的背景之一。雖然師對抗隨著單位整編走入歷史,但這並不代表新編成的實兵旅級單位不再進行全兵實裝演訓,因此軍方迄今仍就繼續進行長字號旅級實兵對抗演訓。

▲▼實兵圖。(圖/翻攝自全球防衛雜誌)

▲目前台灣真正的演訓非長字代號的演習莫屬,歷年的漢光演習只能算是火力展示。(圖/翻攝自全球防衛雜誌)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雖然實兵演訓繼續進行,但問題是影響部隊在實兵演訓中表現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統裁制度,是過去在實兵對抗演習中尚未引進雷射裁判系統,雙方勝負全憑隨同部隊運動的各級裁判官決定。雖然理論上有所謂的準則可供依循,但問題是裁判官的自由心證仍舊佔有舉足輕重的分量,導致在許多狀況下的大膽戰術作為遭到否決,連帶影響各級部隊長發揮的空間。

另外在統裁方式的演變上,也是現行實兵演訓史中受到質疑的一點。早期軍方在師對抗層級的大型實兵演訓上為求近可能逼真,多半採取自由統裁,也就是參演部隊依現地情報和作戰目標自行決定戰術。自由統裁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讓各級主官管在平時就練習如何在一片混亂的戰場狀況中,依有限情資和目標賦予自行下達決心運用部隊,而基層士官兵也必須根據現地下達的命令做出反應,可說是相對接近實戰的狀況。

但實兵自由統裁操演的安全性和風險難以掌握,特別是在部隊遂行機動與遭遇戰時,如果基層軍士官的領導統御和訓練不足的話,即有可能發生各種危安事件,這也是過去為何許多老一輩義務役弟兄都傳說師對抗會死人的由來。特別是在後期敵情顧慮逐漸降低,且新一代具有更高擬真度電腦兵推系統就役之後,軍方為求降低傷亡事件,遂將自由統裁操演改為計畫統裁。計畫統裁顧名思義就是已經把整個演習的腳本全部寫好,參演部隊只要按表操課就算完成參演。

計畫統裁不是沒有用,因為部隊要達到表定目標依舊需要進行戰術運動和相關計畫作為,等於是拉出駐地進行的大操課。但問題是計畫統裁難以模擬戰場上最致命的要素,那就是不確定性。對於幹部來說,計畫統裁便於掌握部隊,減少危安事件發生,其他部份理論上可以用電腦兵推補足。但問題是對於許久未曾實戰的軍方來說,光靠電腦兵推和計畫統裁是否足以鍛鍊官士兵在一片混亂中仍能指揮若定,處變不驚發揮日常訓練的水準,恐怕仍有質疑。

當然小規模的國家訓練中心能夠讓部隊在相對安全的狀況下進行自由統裁,但問題是以目前的威脅想定而言,軍方被迫必須在遭受先制攻擊的狀況下以寡擊眾,以待外援。這時各級幹部能否發揮主動精神獨立統帥部隊行動,士官兵能否如臂使指發揮裝備戰力,恐怕是軍方高司單位對於實兵對抗演訓,在政治考量外需要多加思量的關鍵所在。

熱門推薦》
►亞太地區的潛艦競賽,台灣未來還會缺席嗎?

►看更多【尤里安】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