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欽/美國自由派學者如何看待川普的對中政策?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在中南海與金融市場的驚訝下,川普對中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增加到25%於今日施行,儘管台灣媒體大規模報導,但是對於學界自由派的意見相對較少注意,這些人以與川普唱反調著稱,對於川普迄今所達成的優異經濟數據也堅持不同的解讀。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或許是哈佛大學的貿易學者Dani Rodrik,由於新書《Straight Talk on Trade》出版之故,他不久前在《Project Syndicate》為文闡述其觀點,接著又在《Foreign Policy》的專訪加以補充。《Project Syndicate》在台灣由《上報》購買版權並翻譯刊登,不過Rodrik 的文章未被選中,也許值得一窺他的不同意見書,雖然我也不同意他的不同意見書的某些意見。

Rodrik的核心意見有些微妙,不過基調是強調美中「和平共存」。他認為今日美中關係惡化的根源是世界「超全球化主義」(hyper-globalism)的產物,也就是無論世界各國的成長策略與社會模型為何,都應該儘可能對外國廠商極大化的開放,台灣最近自經區的貨貿與服貿爭議大約也屬這類。

他認為「為了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中國可以自由地實施產業政策和金融法規。而美國也可以自由地保護其勞動力市場,並對威脅技術或國家安全目標的中國投資進行更大的監督」,但是對於應該如何解決其中的矛盾,則未明確說明。

用白話文來說,Rodrik 認為今日的全球化過了頭,應該容許各國允許施行自己的產業政策,例如我們都知道GATT對全球化的規範與強制力均較弱,因此各國才更進一步成立WTO。

不過與一般認為今日全球化大盛的意見不同,Rodrik 認為從貿易佔GDP比重的成長率來看,二戰後三十年的成長更勝於90年代迄今,可見並不是越強調全球貿易投資共同規範的WTO越佳。他甚至認為中國未遵守WTO規範而採行自己的政策,或許對世界更有利,畢竟中國不僅成為世界的大工廠,也成了大市場。儘管我知道某些數據支持這種說法,但是仍然以為Rodrik 的說服力不足。不過Rodrik 主張的基本原因在於他相信超全球化已經過度,在允許各國發揮自己特色的情況下,中國永遠不會和西方國家一樣,而會以自己的模式存在下去。

他也認為這是西方民粹主義興起的主要原因之一,資本主義偉大的地方在於它可以自我調適,從自由放任到福利國家,但是目前卻遇到了極限,在超全球化下,使得受害者無法獲得補償,民粹於是興起。

民粹政治人物找到了需求,為了被全球化所拋棄的底層民眾代言,卻給出錯誤的供給,也就是找到了問題,卻提出了錯誤的答案,反而會更傷害這些支持民粹的民眾,依舊是大銀行與大資本家獲益,不過支持民粹者大多無法理解。也就是Rodrik 雖然主張各國發展自己的特色,不必繼續進行超全球化主義,但是也不認同川普或國民陣線、AfD的主張,他認為中間存在一種美中等各國共存的均衡,比起川普,Rodrik 甚至更同情Bernie Sanders 的政策主張!

他認為我們需要從現在的超全球化退縮一點,以達成比較健康與永續的全球化,而且下一個成為目標的是大企業與大銀行。他甚至認為繼目前對全球化的反挫之後,下一步是對科技的反挫,無論是AI、大數據、5G或是機器人,遲早會發展到世界無法持續的地步,將引發更大的反彈。

因此Rodrik 提出他最激進的主張,他認為人類的生產方式與制度需要根本性的改變,不再是如目前一樣,等到企業生產完之後,才以政策加以管制,而是從生產方式就開始介入,這種立場非同小可,可以遠遠超過福利國家的範疇,幾乎是宣告自由派向左派靠近,在極右的超全球化下,Rodrik 的最終主張或許不僅是更平衡一點的全球化,也更是世界各國國內將更向左派靠攏,這種轉向值得注意,可能會在未來更激化美國的政策爭議。

這或許也是台灣在爭議自經區時,可以連帶考慮的問題,因為最終自經區不僅是單一地區的政策,終究必須考慮它對國內其他地區race to the top or bottom的影響,更需要在全球化的脈絡下與國內的一般政策一併考慮。

熱門點閱》
►談郭董選總統:治理企業與治理國家不一樣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請勿直接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沈榮欽專欄

沈榮欽專欄 沈榮欽

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法國INSEAD博士,專長為策略管理與組織經濟。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