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只要能把農民辛苦種植的農產品賣出去並賣得好價錢,國內農民多表歡迎,沒有顏色黨派之分。(圖/pixabay)
●李武忠/雲林縣農業處前處長
中國大陸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農產品生產及出口國,也是全球農產品生產國外銷的重要目標市場,台灣自不例外。這些年台灣農產品出口高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超過出口總額的30%)是不爭的事實。儘管蔡總統執政以來一再強調不要依賴單一(中國)市場,要分散風險,但是事實證明台灣農產品對中國大陸市場依賴有增無減,出口總額創新高。
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只要能把農民辛苦種植的農產品賣出去並賣得好價錢,國內農民多表歡迎,沒有顏色黨派之分。至於誰真正關心、幫助他們,農民多心知肚明,雖不會四處嚷嚷,卻會忠實的反應在選票上,去年年底地方首長選舉結果就是明證。然而執政黨卻認為敗選主要原因係因政績宣傳不力,對不利政府施政的言論未及時澄清所致,對此不僅要各部會首長學做網紅(效果極差),還大幅編列預算來擴大政績宣傳,也引來養「1450」的質疑。
好的政績固然有助施政,但是過於權謀甚至大玩統計魔術的做法,反而會引起民眾的反感得不償失。例如日前行政院蘇院長連續在臉書及推特發文誇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水果出口產值達42.3億元,超越去年全年40億元的出口總值,卻未提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部分占了35.87億,高達八成五;農產品出口總值達853億元,創20年新高,也隻字未提高雄市府的努力,還玩起統計魔術,捨棄過去的統計方式,改列出成長最快速地區,讓沙烏地阿拉伯、菲律賓、馬來西亞、澳洲等名列前茅,刻意不提中國大陸仍是台灣農產品最主要的出口國,來展現不必犧牲主權也可以把水果賣出去的政治宣傳。
只是這樣的政績立即遭到各界吐槽,不僅凸顯政府高官氣度之狹窄,也引來在野黨批評民進黨把水果賣到中國大陸是政績,國民黨把水果賣到中國大陸就變成賣台的荒謬。在事事為選舉的考量下,不同政黨執政之縣市,想獲得中央支援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國內水果外銷屢創佳績固然可喜,但是背後仍存在一大隱憂,卻未受到重視。台灣水果在國外雖然很受歡迎卻經常缺貨,讓商家很難做長期且有計劃的促銷規劃,主要原因出在台灣生產的水果種類多元,有季節性,耕地面積有限,天然災害多,產量不穩定,加以受到土質、經營規模、經驗、技術水準等影響,所生產的水果規格、品質無法均一化,成為開拓外銷市場的一大障礙,國外消費者的忠誠度還未建立就產生不良觀感,導致辛苦開拓的市場,很快為其他國家的產品所取代。
這需要政府透過生物科技、AI技術研發及策略制定,來進行品種改良、提高單位產量、擴大生產規模、延長或調節產期等等,來加以克服,不是單靠小農可以做得到,韓國瑜未來的農業政見,可對此提出具體對策。鑑於農業科研的重要性,南韓去年在科技研發方面投入了20兆韓元(約170億美元),其中1兆韓元用於農業領域(5%),遠高於台灣政府在這方面投入的經費。為了台灣農業的永續,蔡政府不能只顧選票,一再擴大農業補貼,將國家編列的千億元農業預算,用於福利措施,對農業科研經費造成排擠效果,最終受害的是農民。別飲鴆止渴!
熱門點閱》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