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分析】馬凱/選戰廝殺後首要之務 突圍國際困境

▲2020選戰激烈,藍綠雙方聲譽都受到不小影響。(圖/記者林敬旻攝、記者李毓康攝)

●馬凱/社會企業公約基金會創辦人,經濟評論家,《經濟日報》前總主筆,中華經濟研究院前研究員。

這一場有史以來廝殺最激烈、濫用手段毫無忌憚的盤腸大戰終於結束。雙方領導者在人格、信譽、品德上被無限度地摧殘、抹黑得體無完膚;但受傷更慘重的,恐怕是中華民國與2300萬人的未來。首當其衝的,就是兩岸關係的毀壞。

一年來,若干看似不相干的外人的做為,陰錯陽差地將反中、抗中變成打擊韓國瑜最方便而致命的武器。馬英九8年任內好不容易走向和緩的兩岸關係,就為了贏得攸關藍綠命脈的選戰,被無情地撕裂踐踏,使得800多萬台灣選民視中共如寇讎,唾之、棄之猶不足,更要設立種種防線防其毒手,保衛台灣。反滲透法急速三讀通過,每個欲涉足對岸經商、求學、學術往來者乃人人自危,個個噤若寒蟬,一個死寂的台灣海峽將展現於前。

這樣的敵對、鄙視,勢必招來報復,對台政策將更加凌厲,手段也會毫不留情、招招見血。相信朝野上下都應已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中共對台的手法十分清楚,一手擠壓、一手磁吸。磁吸的手段不斷推陳出新;一開始以各種優惠、補貼讓利,吸引台灣企業西進,藉此汲取資金及人才。如今則將目光轉向年輕一代,對重視升學者誘之以尖端大學的入學機會與獎學金;對重視未來的青年則提供各種創業機會與資金;要在台灣教育體制徹底失敗、經濟前景暗淡的現況下,汲走台灣的人才。

至於擠壓,則更是撲天蓋地,直取台灣的生命綫。台灣地狹人稠,向賴貿易立國。數十年來經濟騰飛,就是靠著內部的優秀人才惕勵奮發,以及全國上下不畏險阻全力開拓國際市場。

▲2019年最後一天,立法院三讀通過《反滲透法》。

但近年來WTO舉步維艱,各個國家與地區紛紛以FTA自力救濟;於是愈重視貿易者,其FTA涵蓋範圍即愈廣。但台灣因國際政治地位備受對岸打壓,與貿易對手洽簽FTA飽受對岸阻撓,與主要貿易夥伴間完全無法簽署,僅中南美洲5個邦交小國為例外。

因而貿易覆蓋率僅9.69%,跟主要競爭對手南韓簡直不可同日而語。RCEP今年要正式簽署,屆時我們的主要貿易夥伴幾乎盡在其中得享互免關稅之利。台灣則除了受WTO保護得以免稅的資通業之外,其他產業都將進一步受到猛烈衝擊。於是,在對岸的圍堵之下,除了獨沽一味的資通產業,幾已無路可走。追求獲利與發展機會的企業、人才、資金,將在不斷收緊的擠壓之下汩汩流失。

總統大選之後,在無所不用其極的反中、抗中手段下,兩岸形勢將極其嚴峻,對岸在這兩方面的出手也會愈來愈狠辣。台灣要自保,只有一個選擇:全力突圍!

人才的突圍,決定於兩個因素:其一是優良的教育體制,其二是經濟的繁榮發展。前者最有效的突圍方法,治本之道,是打破千年教育部的極權體制,還給教育自由呼吸的空間;茲事體大,數十年來,當政者皆不樂為。退而求其次的治標之道,則是在高教與技職兩方面各自外引進國際尖端名校設立分校,完全原汁原味辦學,千年醬缸也可一朝打破。

至於經濟繁榮,則除非突破對岸圍堵,根本無計可施。眼前唯一的突圍之道,就是無需中共首肯,我們在若干地區單方面自行開放為自由貿易特區,爭取跨國企業、服務業、研發中心、運籌中心進駐,極力提供最高行政效率、經營環境、生活機能、雙語環境,使其足與香港、新加坡等地媲美。從這幾個點出發,逐步擴及全國,對岸再緊密的包圍網,又能奈台灣何?

熱門點閱》

►欣霑雨露或獨受其害?眼前正是關鍵時刻

►兩岸關係新局面 台灣有發球權嗎?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