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時代的新篇章,人工智慧(AI)與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正迅速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圖/東森自然美提供)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科技時代的新篇章,人工智慧(AI)與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正迅速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這些技術以超越人類極限的方式提升生產效率,並且已經滲透到製造業、服務業甚至醫療保健等領域。
然而,它們同時也帶來了潛在挑戰,包括勞動力市場的不平等、技術成本壓力以及社會適應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AI和機器人對總體經濟的影響,從生產力提升到就業市場的變化,並結合經濟產業研究所(RIETI)等權威機構的調查數據,分析這些技術如何成為促進經濟成長的雙刃劍。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 技術的進展
近年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在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以瑞士初創公司ANYbotics為例,其機器人可以自主適應環境,執行如攀爬、搬運甚至應急檢查等任務。這些技術成就得益於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技術的成熟。
與此同時,谷歌和特斯拉等科技巨頭正在推動「機器人大腦」的發展,試圖利用AI將自主操作能力注入工業機器人。在製造業中,機器人可以替代人力進行高精度、高效率的操作,例如組裝電子零件或進行大規模數據處理。在醫療保健領域,AI驅動的機器人則能協助完成複雜的手術,甚至為患者提供康復訓練支持。
然而,這些技術的應用仍面臨挑戰。機器人和AI的開發與部署需要高額成本,而技術複雜性也使許多中小型企業難以全面採用這些技術。即便如此,投資者對該領域的興趣持續成長,尤其是在以創新技術驅動的初創公司中。例如,根據PitchBook的數據,2024年機器人與無人機領域的投資交易總額已達65億美元,雖然低於2023年的97億美元,但技術創新仍在加速。
▼近年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在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AI與機器人 對生產力的提升
AI和機器人技術的應用為經濟生產力帶來顯著提升。根據RIETI的調查數據,日本約8%的勞動者在其工作中使用了AI,這一比例在過去一年內成長了約1.5倍。
研究顯示,AI的使用使整體勞動生產率提高了0.5%至0.6%。此外,RIETI的調查還發現,服務型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對提升生產力有直接貢獻。在受訪的日本企業中,約9%的企業採用了機器人技術,並認為其勞動生產率提升了約20%。
這些數據顯示,AI和機器人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優化了資源配置。例如,在農業領域,AI技術可以幫助農民精準監控作物的生長情況,甚至根據氣候條件自動調整施肥和灌溉模式。在服務業,客服型AI已經成為銀行與零售行業的重要輔助力量,能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客戶查詢,減輕人工壓力。
就業市場的挑戰與機遇
AI和機器人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呈現雙重性。一方面,這些技術使重複性、危險性高的工作逐漸被自動化流程取代,導致人力需求下降。例如,製造業中大量流水線操作崗位逐漸被機器人接管。然而,另一方面,AI和機器人技術也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特別是在需要人機協作的領域。以亞馬遜為例,其新型AI倉儲系統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並同時帶來了30%的就業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技術可能加劇勞動市場的不平等。RIETI的研究顯示,高學歷、高薪資的勞動者更有可能在工作中使用AI,而低技能勞動者的機會則相對減少。AI技術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效果,對於熟悉相關技術的高技能人才尤為明顯,這可能導致高技能與低技能勞動者之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此外,調查還表明,剛開始使用AI技術的勞動者,其勞動生產力提升幅度有限,顯示出技術應用的邊際效益遞減現象。
這些挑戰使再培訓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許多企業已經開始為員工提供技能提升課程,以幫助他們掌握AI和機器人技術的操作方法。同時,各國政府也需要加強教育資源的分配,以應對未來數位化轉型帶來的就業挑戰。
▼AI和機器人為經濟生產力帶來顯著提升,但也對就業市場影響呈現雙重性。(圖/NVIDIA提供)
未來的前景與挑戰
AI和機器人技術的未來充滿希望,但也存在不確定性。儘管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其全面普及仍面臨多重障礙。高昂的成本仍然是許多企業採用這些技術的主要阻礙,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同時,技術的複雜性和勞動者的適應能力也成為推廣過程中的挑戰。
此外,公眾對機器人技術的接受程度和信任問題,將直接影響其在公共領域的應用,例如無人駕駛技術或機器人客服的廣泛部署。
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這些障礙有望逐步消解。例如,服務型機器人的價格已經在過去五年內下降了約40%,並且效率和耐用性逐年提高。在教育和培訓領域,越來越多的課程和工具也被引入,以幫助勞動者快速掌握與AI和機器人協作的技能。
面對未來,企業、政府與教育機構需要攜手合作,共同制定應對策略,以確保AI和機器人技術能為全社會帶來平等的經濟利益。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如何減少技術應用帶來的不平等,並通過稅收激勵和補貼計劃推動技術的普及。同時,國際間也需要加強技術合作,以應對數位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挑戰。
結語 雙刃劍的平衡之道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作為經濟成長的推動力,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然而,它們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帶來生產力的飛躍,也可能加劇社會的不平等。如何在技術發展和社會福祉之間找到平衡,是未來的關鍵挑戰。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國需要採取積極的政策干預與教育投資,確保技術的益處能被廣泛共享,並將其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只有如此,AI與機器人技術才能真正成為推動人類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作為經濟成長的推動力,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作為經濟成長的推動力,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然而,它們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帶來生產力的飛躍,也可能加劇社會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