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改造4】薛承泰/培養能論述的菁英才叫改革

▲薛承泰指出,國民黨近年來只專注「發掘」能戰的年輕人,並不是「培養」能接班的菁英。(圖/記者林敬旻攝)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前政務委員

「思念故鄉的情歌,唱出滿腹的心聲,目睭像英著風飛沙,啊~目屎像雨水滴袂煞,啊~啊~這種的艱苦無底看,每日那是日頭漸漸要落山,心內越孤單」。這首「風飛沙」是國民黨吳敦義主席的最愛,此刻,他若唱這條歌,如歌詞的內容,必定百感交集!

不團結使國民黨敗選

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早知道」的,2018年韓國瑜能形成一股旋風,有他的過人才智與選戰策略。可是成功一次,未必會有第二次,他如何能再次打動中間選民來支持他選總統,必定會有瓶頸以及他本身的罩門(如剛選上市長以及快人快語),需要黨一致的協助;更不用說,他的對手民進黨,選戰經驗豐富,在輸了一次之後,可能會讓韓流複製成功嗎?

一年多前,筆者曾在報上撰文,國民黨需利用韓流旺盛時,進行結構式的改造,才能從「一人救選舉」進而「救全黨」。畢竟2018年年底的地方選舉,可以像龍捲風單點突破,2020年的總統大選,則必須發揮颱風大面積的席捲效果。

黨中央若不能在地方發揮組織戰力,又不能對中間選民以論述產生吸引力,這場仗必定不好打。遑論對手擁有豐富的資源與國家機器,能形成各種壓力排山倒海而來。而國民黨一直到投票前三天,都還不能團結一致,這才會使得區域立委陷於徬徨與苦戰,這正是國民黨「意外」敗選之處!

▲薛承泰分析國民黨敗選,係因國民黨直到投票前三天仍不團結,使區域立委陷入苦戰。(圖/記者李毓康攝)

國民黨應「培養」能論述的菁英

投票前五天,筆者在「雲論」撰文〈蔡政府眼中的同胞、對手、敵人〉,分析民進黨過去20年,在知識界著墨甚深。而這段時間,國民黨不僅退出校園,甚至大老們一直以為黨內人才濟濟,不知世代交替的重要。相對地,民進黨在校園中開始培養新秀、強化論述、擴大傳承。從那時起,兩黨的發展態勢已經很明顯了!

國民黨近年來雖有警覺,可是只專注在「發掘」能戰的年輕人,並不是「培養」能接班的菁英!發掘新人有助於打選戰,如果要擴展影響力,則必須培養能論述的菁英,那才叫做「改革」,也才能將改革結構化,影響力由「點」至「面」!

國民黨敗選一週來,出現了路線的紛爭;有人堅守國民黨傳統精神,有人認為黨脫離民意必須改弦更張。

筆者認為,國民黨不需放棄原有的理念,而應賦予新的論述,否則不只是今日的「兵敗」,還將帶來明日的「如山倒」!這個論述,必須能釐清兩岸的定位以及未來發展的願景,同時還必須和民進黨有明顯的區隔,這樣才能鞏固基本盤,留給中間選民一個選擇,也能挑戰民進黨!

▲薛承泰指出,港人爭的是選舉權,沒有要形成「兩國」的對峙。拿中華民國和香港比是貶低國格。(圖/路透社)

中華民國與香港類比是貶低國格

由於這次國民黨主要是敗在,民進黨利用香港的反送中以及去年習近平對「九二共識」的詮釋,在缺乏政績下,轉化成「反中抗中」的選戰主軸。大選期間,國民黨一直無法化解這張「恐嚇牌」,是因為香港事件仍在進行中,年輕人有「臨陣」感;莫怪乎,近日香港有議員質詢林鄭時,也以「幫了蔡英文」作為嘲諷。

筆者也曾在雲論中分析,不是只有台灣要護主權,中共也會護主權,所以問題不是「中共該不該介入香港」,而是介入有多深?有何影響?

看到香港紛亂半年多都搞不定,區議員選舉結果一面倒,這只能說中共介入不深,或就算是介入也沒有效果。更值得注意的,香港已成為大灣區當中的一個城市,連水電都要靠內地,港人爭的是選舉權,不是想以飛彈瞄準中共形成「兩國」的對峙;拿中華民國和香港比,才是貶低國格!

熱門點閱》

►  藍弋丰/歷史證明 國民黨搞新論述往往無疾而終

【國民黨改造1】蔡詩萍/國民黨改革先格自己的腦吧!

►【國民黨改造2】游梓翔/重啓國民黨必須做到三個改變

►【國民黨改造3】苦苓/從結構與文化解救國民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薛承泰專欄

薛承泰專欄 薛承泰

台灣大學教授,前政務委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