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墨/七年級作家,作品內容涉獵廣泛,從戲曲、歷史、飲食、佛學,到推理小說與同志文學,都有插手參腳。
聊一下火燒蝦......不是,聊一下《孤味》。
開場讓人以為是一場充滿各種台灣料理的盛宴,在各種菜色穿插著母女情感交鋒的戲碼。
但沒有。
陳淑芳動鼎動灶的場景少得可惜,根本辜負了《孤味》這個名稱,也白白浪費了台南蝦捲這麼好的題材。
▲ 《孤味》劇照。(圖/威視提供,以下亦同)
我當然不是說要拍成《總鋪師》這種片,或是致敬《八月心風暴》 、《芭比的盛宴》、《香料共和國》、《蒲公英》、《海南雞飯》這些片,而是《孤味》一直呈現著一種主題失焦,鬆散無度的節奏,較諸上述所提到的幾部電影,我不解《孤味》的導演究竟要把觀眾帶去哪裡。
是希望我們同理林秀英的處境?但整部戲對她年輕時期的事情鮮有著墨,我們沒看到她是怎麼含辛茹苦的,也沒看到她是怎麼告別自己的孩子,更沒看到她對丈夫從容忍到不諒解的過程。
沒有這些畫面,只靠對白來交代,要如何堆疊出女兒們跟她的矛盾?還是說,其實她們根本也沒有矛盾?那這樣林秀英在宛瑜家的情緒也未免太無理取鬧了?還有她對長女宛青的態度,應該是曾經有過衝突的,但那個衝突又好像不那麼重要,感覺林秀英好像是個隨時放得下的人。
但這部戲明明就是要強調她幾十年來的放不下,不是嗎?
太多情節都是用交代的,甚至連大舅二舅跟林秀英的關係,都是靠宛瑜的交代,而且沉埋了幾十年的恩怨,宛瑜只用了五秒鐘的台詞就交代完。
這家人是沒事找事,喜歡折磨別人而已是不是?
么女宛佳跟孫女小澄的戲份其實可以互相重疊,甚至有連動關係,因為他們是帶領觀眾去窺探林秀英往事的重要腳色。
幾個台語的讀音都有問題,例如那首籤詩「龍虎相隨在深山,君爾何須背後看」,看應該讀作文言音的「khàn」,而不是白話音的「khuànn」。
還有,不要再讓演員用台語唸「對不起」這三個字,你可以用「對不住」、「歹勢」、「失禮」、甚至「抱歉」,但就是沒有人用台語直接唸「對不起」這三個字的好嗎!
很多地方的對白也有夠尷尬,演員棒讀的情況不少。把宗教信徒的言行刻板化,放在喜劇可以,放在這種探討到家庭的地方,就顯得手法很拙劣了。
陳淑芳跟謝盈萱大概就是這部戲最重要的支柱。
然後,陳伯昌都還沒出殯,林秀英你跑到廟裡是不要命了嗎?林秀英會在晴眉腰上綁紅繩,又認識法師,顯然是個遵守傳統禮俗的女人,既然如此,她怎麼會犯了這麼大的錯誤,還沒出殯就跑到廟裡呢?
廟的那段也太拖沓了,兩個人一殿一殿拜,結果對話的訊息量有夠少,也不知道斗姆、月老、媽祖、文昌這幾尊出現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不讓他們直接在一尊對劇情發展有幫助,對人物性格有意義的神明前面,把該說的話說清楚,要這麼沒意義地在廟裡走來走去呢?
最後,整部戲給我的感覺,就是好多段落其實都是電影的「開頭」,整部電影可以從壽宴那裡開始;可以從最後喪禮那邊開始;可以從長女宛青在醫院那裡開始;可以從林秀英在林森北路開始。
有一種很會開頭,但不太會接下去講故事的感覺。
又是一部很長的MV。
熱門點閱》
► 《孤味》沒告訴你的:在女性強勢家庭中 渴望男性尊嚴的反抗力量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唐墨」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整部戲對林秀英年輕時期的事情鮮有著墨,我們沒看到她是怎麼含辛茹苦的,也沒看到她是怎麼告別自己的孩子,更沒看到她對丈夫從容忍到不諒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