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擾鄰1】豪宅SPA馬達低頻噪音吵到失眠!法院判建商賠168萬

新聞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遇到低頻噪音不用怕,告上法院有勝訴機會!2011年,位於高雄文化中心旁,曾創下高雄最貴預售建案的某豪宅,因公設SPA池未做好隔音設施,運作時有低頻噪音,使住在SPA池樓上的曾姓少婦產生頭痛、失眠的狀況,她氣憤告上法院。昨(22)日在資深司法記者蘇位榮主持的《行動法庭》,張作詮律師表示,本案「很酷」的是,法官有現場勘驗,到豪宅親自聽馬達聲有多吵。一審法官判建商應賠168萬元,其中包括噪音改善工程費用和50萬元精神慰撫金。

舉證有「損害」 勝訴關鍵

在都會區,住戶居住密度高,生活噪音常是影響生活品質的因素之一。

張作詮律師分析,噪音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和民事兩部分。行政部分,在《噪音管制法》有「噪音管制區」相關規範,法規對於白天、晚上、夜間有不同的噪音認定標準。至於低頻噪音,在《噪音管制法》的子法亦有規範。

在民事部分,法院判決大多會參考政府標準,若噪音落於管制標準以上,通常會被判敗訴。但若是管制標準以下的音量,法院就會判斷,噪音是否造成鄰里的「損害」?

苦主能否勝訴,「要看訴訟能否舉證?」張作詮說明,在訴訟上,只要能證明「損害」造成憂鬱、躁鬱、失眠等症狀,即使噪音比法定管制音量低不少,法院仍有判賠的案例。

張作詮進一步解釋,法院認為《噪音管制法》是最低標準,為國民健康而設,不代表通過標準,就不會吵到鄰居。因此在實務上,法院會採納醫學期刊的研究,佐證噪音造成他人損害。有醫學研究指出,有些人聽力比較敏銳,所以同樣是50分貝,他聽到的聲音會比別人還要大。

長期暴露70分貝噪音 憂鬱症風險增65%

噪音對人的健康影響有多大,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若長期暴露70分貝噪音,罹患憂鬱症風險增65%。特別是,當噪音影響睡眠,睡眠是健康的第一根柱子,人睡不好會百病上身。

楊聰財提到,曾遇過特別的個案罹患「恐音症」(Misophania),苦主被噪音干擾後,會產生類似地震的後遺症,彷彿「驚弓之鳥」,聽到某些聲音,會感覺被威脅,產生害怕的情緒。

例如曾有位病患,跟樓上鄰居失和,他一聽到樓上有聲音,就會覺得是樓上鄰居不懷好意,要不利自己,他就會開始心跳加快、手心流汗、坐立不安,產生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此外,也遇過病患聽到工地施工聲,會產生擴大效應,陪診的家人覺得音量還好,但病患認為聲音是「蓄意的」、「放大的」、「帶有目的的」,嚴重時甚至會產生幻聽。

噪音訴訟證據:檢舉單+診斷證明書

若要打噪音訴訟,事前要做哪些準備?

張作詮律師建議,要備妥「檢舉單」(附噪音檢測資料)和「診斷證明書」。因為若只準備「診斷證明書」,說自己罹患憂鬱、躁鬱、失眠等症狀,仍無法勝訴。苦主還需要證明噪音的來源,所以最好先跟警察和環保局檢舉,而且檢舉不能只有一次,要五次、十次,若公部門每次來檢測,發現噪音都超過管制分貝,屆時「檢舉單」也可作為呈堂證據。

另外,住在大廈的苦主亦可善用「管委會」的資源。張作詮解釋,管委會出面,一來能解決問題,二來能當證人,證明噪音來源。三來,管委會能把鄰居叫出來,鄰居彼此間會確認噪音來源,避免苦主搞錯噪音來源。

不過,律師在面對當事人時,仍傾向勸案主以和為貴,先私下溝通。環保署噪音管制處處長蔡孟裕說,若只是樓上小孩蹦跳、玩球,很少能發展到法院訴訟。多數案例在私下溝通,就能解決噪音問題,例如透過管委會、警察或環保局勸導,一般人經過勸說,多數會改善。

系列報導》

► 【噪音擾鄰2】改裝車好吵!「聲音照相」元旦上路 機台可移動

熱門點閱》

► 惡鄰退散!律師教「三招」抗噪音 拍賣惡鄰房屋

► Line成立租約!房客遇到張淑晶「沒做這事」賠8.7萬

►【租屋須知1】老弱女房東遭大漢鎖喉!「公證租約」遷出房客更便利

►【租屋須知2】房客沒所有權狀也能遷戶籍!房東不可禁止遷戶籍和報稅

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