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仲/淡江戰略所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共軍軍機進入我西南空域演訓雖然已經常態化,但3月底以來卻出現幾個值得關注的變化。
體系化作戰機群的比例大幅增加
第一是由多機種組成,具備遠程打擊能力之「體系化作戰機群」的比例大幅增加。
根據國防部的即時軍事動態,在截至4月12日止的短短十二天內,共軍軍機共十次進入我西南空域,其中「體系化作戰機群」就高達四次;分別是4月5日的四機種十架次、4月7日的四機種十五架次、4月9日的五機種十一架次,和4月12日的五機種二十五架次。
▲20210412我西南空域空情動態。(圖/國防部) 。
而在今年3月,共軍進入西南空域共十八次,「體系化作戰機群」僅有二次,分別是3月26日的六機種二十架次及3月29日的四機種十架次。
在演練項目方面,主要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對假想敵軍艦隊執行遠距精準打擊,例如3月26日與4月12日,就是以機群中的空警-500預警機擔任空中作戰管制,指揮戰鬥機掩護轟-6K轟炸機;由後者自巴士海峽附近對位在台灣東南方的敵艦,或自菲律賓海或南海方向馳援的敵艦,以空射反艦飛彈進行打擊。
▲空警-500。(圖/翻攝自超大軍事論壇)
第二種則是以空中兵力掩護水面艦隊突破巴士海峽,搶佔西太平洋的戰術位置,或支援已佈署在台灣東面西太平洋的友軍艦隊;3月29日、4月5日、4月7日和4月9日可能就是在演練這項任務,只是水面艦隊與IL-78空中加油機是採模擬而非實兵的方式進行。
共軍單位執行「體系化作戰」能量明顯提升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是,若從3月26日起算,共軍等於是在18天內,實施了六次「體系化作戰機群」演練。
在短時間內能組織這麼多次,機群中的空警-500預警機、殲-16戰鬥機、殲-10戰鬥機與運-8反潛機等機種,更是無役不予;尤其是殲-16與殲-10兩款戰鬥機,六次演練的總架次數分別為四十架次與二十六架次。
▲殲-16機。(圖/國防部提供)
這不僅顯示共軍前述機種的妥善率與戰備程度均已達到一定的標準;也可能代表共軍許多單位,特別是各個以戰鬥機為主的航空旅,多半都已具備執行類似任務所需的海上飛行,及與不同機種混合作戰的能力,讓共軍得以從不同的航空旅中,抽調任務機來編組「體系化作戰機群」。
大型作戰演練的不同階段?
第三個值得注意的是,截至4月12日為止的這四次「體系化作戰機群」演練,和4月3日穿越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演訓、包括055型驅逐艦南昌號在內的遼寧號航艦戰鬥群,說不定是一個大型作戰演練的不同階段。
▲美軍馬斯廷號驅逐艦與解放軍遼寧號航空母艦日前在菲律賓海相遇。(圖/翻攝美國海軍)
第一階段是航艦戰鬥群在台灣東面的西太平洋戰術位置就位,並模擬由055型驅逐艦艦載的巡弋飛彈或長程反艦飛彈,對假想的海上與陸地目標發動遠距精準打擊;並由航艦的艦載機提供空中掩護。
第二階段則是從海南島出發的海軍增援艦隊,在岸基空中兵力的掩護下,自巴士海峽進行突破,以便與台灣東南方或菲律賓海附近的航艦戰鬥群協同作戰;過程中也動用反潛巡邏機,前往艦隊預定行經的海域執行偵潛與反潛任務,保護艦隊免遭敵軍潛艦的攻擊。
4月5日、4月7日和4月9日的演練,極有可能就是在執行此一階段的任務。
第三階段則是假想當美軍艦隊進入菲律賓海或南海水域,準備或已經對部署在第一島鏈外的共軍海空軍實施干預後,由轟-6K轟炸機在預警機及戰鬥機的掩護下,在第一島鏈附近以長程反艦飛彈進行打擊。
4月12日的「體系化作戰機群」,很有可能就是以當天凌晨已進入呂宋島北部海域的美軍羅斯福號航艦作為假想目標進行實兵操演。
▲轟-6K。(圖/CFP)
但值得觀察的是,12日的演練課目雖可能是早已排定的,但實際執行的時間點,可能因為受美軍航艦打擊群動向的影響,而有所調整。
事實上,3月26日與3月29日的「體系化作戰機群」演練,不排除是4月3日到12日這次大規模作戰演練中,空中支援兵力的預演。在3月26日的演練中,共軍的機群組成除了比4月12日多一款運-8技術偵察機外,其他幾乎完全相同,就連各機種的架次數也很類似。
而當天參演的四架轟-6K轟炸機中,有一批在西南空域即已調頭,另一批則是飛抵我防空識別區的南部與東南部邊緣附近後,才調頭折返。
4月12日的演練說不定原本也包括轟-6K挺進至我防空識別區的南部與東南部的課目,只是因為美軍航艦意外現身於原定的操演區附近,導致共軍縮短轟-6K的航線,以免靠近美軍航艦至一定的距離範圍內。
缺乏空中加油能量的缺失依舊
3月26日至4月12日這18天內,共軍空中兵力的六次「體系化作戰機群」演練,固然在規模方面聲勢不小,演練內容對台灣也具有頗高的威脅性;但機群中仍未出現長程戰鬥機與IL-78空中加油機的組合。
事實上,自2017年11月下旬後,共軍空中兵力在台灣周邊、甚至西南空域執行遠海長航或「體系化作戰機群」任務時,就未再出現長程戰鬥機與IL-78的組合,甚至也很少出現老式的轟油-6空中加油機。
▲IL-78加油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只有在南海方向的「戰鬥巡航」中,曾出現長程戰鬥機與IL-78的編組。顯示共軍空中加油能量不足的情形依舊未獲改善,使其長程戰鬥機仍無法在第一島鏈外,有效替打擊機群進行護航。
但這也引發另一種可能性,是否在4月上旬這次大規模作戰演練中,原本有規劃當轟-6K如同3月26日一樣,挺進至我防空識別區的南部與東南部時,嘗試執行由遼寧號艦載機提供護航的演練;只是因為美軍航艦的動向,使相關計畫延後執行且課目縮減,最後未實施。
熱門點閱》
► 台鐵出軌》藍弋丰/痛定思痛勿再作漂亮文章、滿口「莊子式」大改革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這不僅顯示共軍前述機種的妥善率與戰備程度均已達到一定的標準;也可能代表共軍許多單位,特別是各個以戰鬥機為主的航空旅,多半都已具備執行類似任務所需的海上飛行,及與不同機種混合作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