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包。(示意圖/水晶安蹄不務正業過生活提供)
●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資深產業分析師
地方新聞報導,省道上出現一家小7,我特地去了一趟瞭解始末。
各地都有新開幕的小7,照理,這不會重要到我必須去探究一家小7開幕的緣由與動機。但經濟分析之所以有趣的地方在於,如果出現邊際的差異性,而這個邊際差異性,若在短時間無法解釋的話,就一定存在某個「亮點」,這就是臥底經濟之所以小題大作、饒富趣味的所在。
▲7-11。(示意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台中市環中路有九段 真長!
住在臺中市的朋友一定知道環中路,這條路總計有九段,這應該是除了臺灣大道有十段之外,第二長的路了。
環中路北到潭子,原本南到貓羅溪岸,就這樣硬生生的隔岸遙望看著彰化縣的芬園鄉以及被分了一半的烏日溪尾里。不明就裡的人經常有錯覺,明明地址是台中市,為什麼卻座落在芬園鄉與彰化市的交界,幾乎變成了一個三不管地區?原本住在這裡的人,若要往返台中市區,就必須從省道14號經彰化繞74號快速道路才能到市區,這不僅奇特,且有更多的不便之處。
前不著村 後不著店的小7出現了!
然後,前陣子這裡的彰南路上的遊覽車休息站突然不見了(我相信是兩岸關係的影響),繼而冒出個小7,還不時瞥見停車場爆滿,連帶的店內消費者也不少,這些消費者到底從哪裡冒出來的?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離這裡最的小7不是在彰化,就是在芬園。這二幾十年來,除了日漸凋零的雜貨店之外,根本不見任何一家便利商店,簡單來說,商閾的規模無法支持一家便利商店!但是,邊際改變了均衡,因為環中路打通到芬園,地區引力模式開始有了轉變!
▲環中路打通到芬園。(圖/翻攝自google map)
刈包店消失 彰南路上榮景再現?
我經常往返臺中市與彰化芬園之間,這二十多年,我看盡了省道14號(彰南路四段)的興衰史。車水馬龍,夾道的刈包店與楊桃汁攤成了過去二十多年前熱鬧彰南路的經典經點回憶。在沒有3號與6號國道,以及省道74號和63號這兩條快速道路出現之前,不管是南下與北上,只要經草屯往埔里,就一定會見證到這條路的熱鬧,只要逢假日,絕對是塞到爆!
有車潮、人潮就有錢潮,這是不敗的硬道理,但現在呢?
常經過的朋友一定會觀察到一個現象,除了刈包店與楊桃汁攤消失之外,連加油站跟著消失了,最極端的現象連流浪狗都可以悠哉的躺在路上,根本無視於三三兩兩往返的路人。
車潮、錢潮與房價
地區的商業經濟發展,必須依靠消費,要消費就必須依靠人潮。我在《巷子口經濟學》中的「刈包店的消失」文中提到,原本的觀光人潮與車潮,在上述新公路啟用之後,被瓜分到這些快速道路與高速高路上,原本的省道級的車流量,下降到比縣道或鄉道還不如,刈包店與楊桃汁攤就從此消失在彰南路上。
小7之所以出現,並不是因為這裡商閾足以撐起一個店面,而是地區經濟在環中路打通之後,這個邊際的出現,串連了原本失落的地理界線,以及導引了從3號國道往彰化的車流,也順便解套了原本快官交流道上擁擠的車潮。
▲塞車 。(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過去經濟的消失,導火線是交通動線導引了地區經濟的衰敗,而可見的未來,會不會又因為地區動線,導引了引力模式的再改變,再度恢復商機呢?
引力模式改變,重新為這地區帶來了商機,在已經消失的刈包店不曉得會不會再重現之前,這地區的房價(坦白說就是鄉下),竟然悄悄的漲了300萬之多,算是一種「意外之財」了!
熱門點閱》
► 李克聰/社區風暴襲來 台灣離第三級防疫不遠!但大眾運輸SOP又在何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過去經濟的消失,導火線是交通動線導引了地區經濟的衰敗,而可見的未來,會不會又因為地區動線,導引了引力模式的再改變,再度恢復商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