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經濟》盧信昌/結合補貼與商業 將成台灣再出發關鍵

我們想讓你知道…此際,如何藉由政策補貼的誘因設計,一舉來促成商業活動的串整結合,從組創出商務平台到電腦能力的整備,都會成為疫後的國家競爭力與台灣再出發的動能。

●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曾經是防疫模範生的台灣,確診病例在短短一個月間急速攀升,本土病患從4月20日的77例,五個禮拜之後已然有5456例。

如果從雙北進入到三級警戒的這十四天來看,5月10日還只是在106例,增加了36倍;換言之,每星期平均增加為六倍之高,已經是日本鑽石公主號在當時的慘烈狀況。

COVID-19,疫情,新冠肺炎,病毒,口罩,校正回歸,經濟,紓困,休業,口罩,電商,基礎設施,特別預算,出口,囤積,疫苗,商業

▲鑽石公主號郵輪。(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一時之間全球媒體無不爭相報導,探索台灣疫情的瞬間引爆,以及究竟的破口和責任關鍵之所在。《紐約時報》更以「這一天遲早會來」的標題,報導疫情猝然爆發;而TIME雜誌也以實況播報手法,點名萬華阿公店就是群聚感染的網絡核心。

至於早一些的報導,則有從美聯社、路透社、彭博新聞社到CNN,不斷提及疫苗取得的現實困境和接種率不足的普遍影響。

從決戰境外到決戰社區

如今的台灣得要從決戰境外的戰術應用,轉移到社區感染的積極控管。可喜的是,除了公民警覺與備戰意志依然高昂之外;各縣市政府都能共體時艱,帶頭面對和做好緊急動員。

至於爭取民間資源投入來搭配醫療與公衛體系的運作,更能發揮台灣公、民協作的強項。如何以精確的生活記錄、疫調追蹤和快篩建置,妥善因應和逐步理清出過去一個月來的擴散路徑,就能促成疫情在高峰期後的漸次回落;盡速讓台灣取得轉圜空間,可以跟紐西蘭等取經學習。

COVID-19,疫情,新冠肺炎,病毒,口罩,校正回歸,經濟,紓困,休業,口罩,電商,基礎設施,特別預算,出口,囤積,疫苗,商業

▲0526強化5大措施 。(圖/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首先,相較於全球的經濟萎縮,台灣在去年甚至有高出中國大陸的表現;如今面對疫苗的苦無著落,掣肘窘困已是必然;但一定不能躁進,而要懂得平安守成的必要性。

大抵上,各行各業在此際的配合動作,都算到位;更在外匯儲備充沛之下,能以外貿取得的生產品項,都要極早擬好、探詢和備妥。而不能一再有國產疫苗的難產,以及試劑有效性等的驗證不足。

COVID-19,疫情,新冠肺炎,病毒,口罩,校正回歸,經濟,紓困,休業,口罩,電商,基礎設施,特別預算,出口,囤積,疫苗,商業

▲疫苗的取得將成為台灣抗疫下半場的關鍵。(圖/路透社)

其次、以進口物資做為供應的替代規劃,一旦方案備妥,原本的就地取得自然要減少;連帶使其加值鏈會發生壓抑、萎縮,尤其在技術性的勞力製造、社會服務與個人服務等工作類型上,包括蔬果種植、藝文、補教與設計專業。

此外,原屬於土木營建與夜市攤商的工作人口,這一類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無論感染風險與轉手傳播,都頗高;泰半又是以日計酬的一群人。如何確保這些職人的互動安全與生活照養,殊屬必要的政策思考。

政策補貼促商業結合 將成台灣再出發關鍵

再則,可以慶幸的是,台灣中小企業的經營,無論遠方遙控與居家辦公,都算普遍;但他們主要依賴人際脈絡的補強和頻繁溝通,而難有在超速網路與資料庫鏈結等的應用想像。

此際,如何藉由政策補貼的誘因設計,一舉來促成商業活動的串整結合,從組創出商務平台到電腦能力的整備,都會成為疫後的國家競爭力與台灣再出發的動能。

COVID-19,疫情,新冠肺炎,病毒,口罩,校正回歸,經濟,紓困,休業,口罩,電商,基礎設施,特別預算,出口,囤積,疫苗,商業

▲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北市街頭人潮明顯減少。(圖/記者李毓康攝)

最後,控制疫情蔓延,已是當務之急;有勞資雙方的積極配合非常重要,但他們的負擔其實不輕。例如,小本經營者會面臨到租金攤繳的可能,與租約再協商;而考量到疫情對於不同年齡層的傷害有差別之下,該如何在彈性工時和風險承擔的主動上,促成各方相互體恤,以緩和在不同階層與時間遞延上,傷害承受的代價與經濟衝擊的最小化呢?

綜觀鄰近國家,香港近日針對四分之一的低所得家庭,再度提供從食物津貼到薪資補貼不一的賑濟方案。反觀,台灣多數人擁有房產和存款,由政府立即做奧援的需要,還不算急迫;但自主封城的生活管理,那怕禁止內用規定,首波衝擊到的,卻是承租店鋪做營生的小商賈啊。

這些問題的一一排除與整體成敗,端在於採行手段的細膩、思考縝密和能做到有客觀的管考介入;進一步的磨合互動之餘,如何發揮公、私協作創意,更是強化社會韌性與全民自主的極限,有再一次難得的檢討機會。

熱門點閱》

► 疫情升溫!急診爆、病房滿 醫護處於高度感染風險 聯醫工會向社會求助

► 斬斷傳播鏈!精準危險分層 建立主動快篩監視系統(陳秀熙、許辰陽、陳立昇、嚴明芳、任小萱)

► 亓樂義/重溫超限戰 中共對台攻略的逐一實現

► 吳崑玉/同島一命 沉著應戰—這波疫情教會我們什麼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盧信昌專欄

盧信昌專欄 盧信昌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