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志傑/台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
● 薛盛文/台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生
氣膠(大陸稱氣溶膠)之定義是「懸浮在空氣中的液體或固體微粒」,所以不管是大飛沫或是小飛沫都是氣膠,只是幾百微米的大飛沫只要幾秒鐘,就因為重力或慣性力沈積在地面、牆面、或不同表面,其造成的危害變成是接觸傳染,但是繼續懸浮的較小微粒,依其大小,可能懸浮幾十分鐘、小時、天、甚至月,其傳播途徑就是氣膠傳染,因為以空氣為媒介,所以也稱空氣傳染。
目前國內外媒體節目或是餐廳桌上,常見以壓克力隔板將受訪者隔開,其意圖顯然是以此隔板保護受訪者/主持人/用餐者。具氣膠專業的學者專家都知道,此方法不可行,但需要眼見為憑的證據,所以台大氣膠實驗室利用長條桌,以2塊50公分壓克力板分成3格,中間格置一假人頭,以5微米壓克力粉末模擬飛沫,由人體呼出後,利用放置在兩邊分格的微粒粒徑分析儀器,監測微粒在空氣中的運動特性。
▲因應肺炎疫情,各地紛紛加裝防疫隔板。(圖/記者林敬旻攝)
實驗結果顯示,在相當於一般室內環境的靜風狀況下,呼出的微粒只要11秒就已經擴散至隔壁座位,若是有人走動,所造成的氣流擾動更大,擴散更快,只要6秒就到達隔壁的呼吸區,充分證明隔板無效,或者應該說隔板只對幾百微米的大飛沫有效!可是這些大飛沫本來就吸不進去,何必多此一舉?請參見。
▲提升呼吸防護,是抗疫的關鍵。(圖/記者黃子倩攝)
所以關鍵還是在於呼吸防護,其防護等級依序為:平面口罩、立體口罩(N95以上,確認密合度)、動力淨氣式呼吸防護具(PAPR)、呼吸回饋PAPR。平面口罩對疫情防治有部分效果,所以目前每天500新案例,若是連平面口罩都沒有,那就會是5千、5萬、甚至更高的案例數!除了疫苗,要壓下疫情就需要更高階的呼吸防護具,要不然只有手段更激烈的封城了!
防疫隔板無效,風向比社交距離1.8公尺更重要。建議衛福部不要只跟著WHO指引,台灣有相當堅強的氣膠研究學會!
熱門點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實驗結果顯示,在相當於一般室內環境的靜風狀況下,呼出的微粒只要11秒就已經擴散至隔壁座位,若是有人走動,所造成的氣流擾動更大,擴散更快,只要6秒就到達隔壁的呼吸區,充分證明隔板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