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從華郵報導談中共核武建設與政策

我們想讓你知道…要讓北京願意坐下來與華盛頓商談此項軍備議題,在美國與俄羅斯達成協議之前,在這個面向上,恐怕絕對不太可能出現任何轉機。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7月1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同時推出三份涉及中國大陸核武建設之報導、評論與專家解析,顯然該報對於此項議題是有備而來,並且相當公允持平提供平衡報導論述與分析,就媒體立場與專業品質來說,確實是應當予以肯定。

這三份報導、評論與專家解析分別是由華郵國家安全事務與調查團隊,負責武器擴散事務議題專業寫作幕僚Joby Warrick,以「專家指出:中國大陸政在其西部沙漠地區新建超過百處導彈發射窖」(China is building more than 100 new missile silos in its own western desert, analysts say)為題,依據訪談相關專家,所撰寫之調查報導。

第二份則是以「主筆室」(Editorial Board)名義,在「華郵觀點」(The Post's View),以「意見:中國大陸正在建造更多導彈發射窖,因此美國與其會商軍備控制確有必要」(Opinion: China is building more silos for missiles. That makes arms control talks with the U.S. essential.)為題,所撰寫表達華盛頓郵報立場,但又未達到社論等級之政策評論。

而第三份則是由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核武政策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James M. Acton,以「對中國大陸最新核武實力切莫亂了陣腳-美國政府應當會是老神在在毫不驚慌」(Don’t panic about China’s new nuclear capabilities - The U.S. government probably isn’t panicking, either.)為題,呼應前述華郵報導內容所撰寫之分析論述。

▲中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難以估計。(圖/CFP)

前述三份報導、評論與專家解析,刻意安排在同日刊登,顯然是經過精心規劃,因此國內媒體在轉述報導時,若只是摘取其中某份加以翻譯引述要義,其實是未能善盡媒體處理外電之應有職責,亦未達媒體處理新聞基本水準。依據其內容,整體說來,吾人可以歸結出下列各項要點:

神秘沙漠工程

首先是中國大陸在甘肅玉門沙漠地區多處進行開挖工程可以確認,基本上各方都判斷此為建設能夠攜帶核武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窖;但在多次西方媒體運用商用衛星圖像報導分析中,雖然都辨識出工程所在位置,在完成初期開挖作業後,就建構環境控制氣囊式棚架,遮掩後續開挖與建設工程遭致衛星繼續偵蒐其影像。

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去掩蓋此等工程建設,究竟是因為工程技術上必須管控施工環境,還是單純希望遮掩工程施作細節,來增加其保密安全性,到目前雖無定論,但是因為架設環境控制氣囊式棚架所費不貲,在沙漠地區維持環控作業又要付出極高成本,因此更讓整個工程項目蒙上讓人無法理解之神秘色彩。

其次就算中國大陸此項工程建設,確實是在建設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窖,但各方專家都對從施工地點數量,來推估未來將實際進駐之導彈數量,甚至再進一步估計是否再增加製造核武彈頭,抱持相當保留態度。

▲中國疑似在境內建設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窖。(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為何對比江湖術士等級之戰略胡說家,會就此大吹法螺,聲稱中國大陸將擴建核武戰力,但真正專家卻會非常保守,不願看到此種工程建設,就無限上綱到誇張估算地步,其實是因為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窖向來都是狡兔三窟,亦就是西方專家經常借用魔術戲法「猜猜豆子在那個果殼中」(shell game),來形容核武戰略中此種故佈疑陣,來困擾對方無法精準發動核武突擊,透過第一擊消滅對方核武戰力所採應對策略。

而且就美國卡特政府時期,為隱藏200枚編號LGM-118之和平衛士陸基洲際彈道飛彈(MX/Peacekeeper),曾經計劃要建造總數高達4600個發射窖掩人耳目,讓蘇聯完全無法下手,率先對美國採取第一擊核武突擊戰略。

而中國大陸此等工程建設又與美國卡特政府時期所持理念極度神似,因此確實很難就此去推算,中國大陸與此實際搭配之陸基洲際彈道飛彈,以及在其上所配備核武彈頭數量高低。

再者就是中國大陸雖然透過真正武器試射,證實其具有多彈頭導引技術,但因測試時所展現之多彈頭分裂導引數量有限,究竟能否就此推斷導彈實際配備彈頭數量,其中確實還存在不確定性。

因此與其就發射窖數目來推斷導彈數與彈頭數,毋寧正本清源從中國大陸能夠濃縮精煉產製核彈頭,所需要鈽與鈾兩種放射性物質數量,估算中國大陸確實具備之核武實力。

▲中國大陸核武實力不容小覷。(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此外前述三份報導、評論與專家解析,都只聚焦於中國大陸在甘肅玉門市沙漠地區之疑似核武導彈發射窖工程建設,但若就此去論述中國大陸整個核武實力,其實才真是見樹不見林。

軍備議題 難見轉機

中國大陸目前針對核戰略所用武器、裝備與設施各項發展建設,其實焦點不是在於打擊力與突穿防禦能力,而是在於其核武兵力在執行核反擊任務前,承受敵方先制核武打擊之存活力。

將重點放在強化核武戰力之存活力,其實是與北京多年來所堅持之「最低嚇阻」(minimum deterrence)具有緊密之因果關係。

若要真正審視中國大陸核武戰力在鞏固其核反擊可信度上,最讓人不能忽視之發展,其實是在彈道導彈核潛艦質量兩個面向上之驚人成長,再加上相關基地配套工程,以及逐漸成熟穩定之戰備巡航週期與指揮管制體系。所以在沙漠地區大張旗鼓地進行工程建設,讓各方焦點轉移,或許才是中國大陸核武戰略上最高段之謀略欺敵。

最後還是要充分肯定華盛頓郵報在處理此等問題上態度審慎公允,沒有看到黑影就開槍,更沒有從某些還無法完全肯定之工程跡象上,就開始胡扯中國大陸核武政策會有變化。不論是代表華郵立場所發評論,抑或是真正夠水準之專家解析,都是有憑有據。

但就北京目前與華盛頓在核武實力上根本就不在相同等級,雙方在核武問題上又沒有任何交集,而且雙方關係經過相互叫陣早就喪失互敬互信,要讓北京願意坐下來與華盛頓商談此項軍備議題,在美國與俄羅斯達成協議之前,在這個面向上,恐怕絕對不太可能出現任何轉機。

▲中美關係緊張。(圖/達志/示意圖)

熱門點閱》

► 閻大富/MLB年度聚光燈!投手大谷、打者翔平再進化!

► 比演唱會門票還難搶?疫苗殘劑預約大塞車!

► 手腳變大、性功能降低...小心肢端肥大症找上門!

► 張弘潔/Delta病毒襲擊台灣 兒少防疫不能再等!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張競專欄

張競專欄 張競

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