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崑玉/確診「0 」遭神聖化 正是合理措施受阻的源頭

我們想讓你知道…所有產業界或管理界的人,都知道「0」是個不切實的目標。大眾不該因確診非「0」恐慌,也不該因確診「0」鬆懈,慎重面對疫情,了解危機時的處理方法才是重點。

● 吳崑玉/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者

Delta再次入侵,引發新一波恐慌與管制,政治圈當然也沒閒著。首長們邊暴跳邊管制;異議者們邊指責邊嘲笑;小市民們又緊張又恐慌。最慘的是剛喘過兩口氣來的餐飲小店,無限期打擺子式的開開關關,實在想直接關門走人,每個人頭上都罩著一朵烏雲。

群體免疫不可能 需思考與病毒共存

但現實上,不論升級管制或是加速施打疫苗,都無法阻斷類似的幼兒園和小學傳播鍊。現今所有疫苗的施打年齡,最低的是12歲以上,就算所有成人都打好打滿,仍有約230萬0~11歲人口無法施打疫苗。所以,只要幼兒園、安親班、小學仍然繼續上課,Delta感染事件便很難阻止,遲早要面對。

 

 ▲作者指出,以現有資料來看,接種兩劑的比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不可能的。(資料照/記者沈繼昌翻攝)

政治人物們開始抨擊疫苗,但如要達到理論上的「群體免疫」,得要全台灣90%以上人口接種兩劑或以上,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原因不是疫苗不夠,而是個人施打意願。除了上述約9%兒童不准施打,台灣所有需要個人意願參與的公共政策,都可以用總統選舉投票率來當估算基準,加加減減頂多是20歲以上成人的75%,算下來大約是2347萬人的60%,超過此數就得強制。

況且,AZ開發者Sir Andrew Pollard 博士更指出,接種疫苗者仍會感染Delta病毒,所以恐怕無法達到群體免疫,人類得要學會與病毒共存。

口號政治影響 無法妥協的「0」

但台灣社會卻不允許「共存」這個概念的存在。我們的文化永遠是在「0」與「∞」之間跳躍,0=絕對安全=一切回到前新冠肺炎時代,∞=絕對不安全=政府無能。其間沒有妥協空間,沒有比例原則。

口號政治造就的政治文化,更加強了這種極端化、宗教化、神聖化對「0」的崇拜。犯罪0容忍,交通0事故,災害0死亡,防疫0破口,監控0死角,施政0負評…。政治人物們愛以「0」當政見訴求,反對者們則將超過0的所有數值都放大到無限大,對之以無限大的批判與責難,使得符合比例原則的合理處置,生存0空間

所以,一棟樓裡6個人染疫,首長便下令全棟400多人全部送去集中隔離。附近學校全部停課,全市餐廳重新禁止內用。遠在金山萬里的海產店欲哭無淚,你土城板橋沿著板南線,圍著新埔站走動,咱北海岸為啥要關店?但你也很難說首長錯,因為他有著完美的高標準,朝向人們心中期待的0前進。

▲板橋社區大樓爆發感染,民眾拿行李前往檢疫所集中隔離。(圖/記者陳以昇翻攝)

但所有產業界或管理界的人,都知道「0」是個不切實的目標,更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再精密的機器都有公差,再精細的流程也需修正。上級完美主義的要求0,結果更常是下級推諉卸責,蓋案瞞報,或刁難檢驗,反覆拖延,反而造成大量的無效率監管怠惰,不做不錯。而且為追求0而雇用了大批無生產力監管人員,反而讓公司運轉更無效率。

要不然,當初奇異總裁威爾許,幹嘛大費周章搞「六個標準差」(Six Sigma),要求作業標準要達到「每100萬次操作中只准許3.4個錯誤」?直接喊「錯誤0容忍」不就好了?

「0」不是合理標準 而是政策推動的阻礙

所以,當0成為一種宗教,成為一個政治符號,它就不再是一個合理的標準,或是有效的計算基準。根據80/20法則,80%的成果來自20%的努力,而為了追求+20%的分數,經常消耗掉80%的精力。政治上的0與100,其實都在製造無限大的麻煩,80%的人力都浪費在追求20%的完美0錯誤,更授人以柄的造就自己被海幹圍毆的口實,也使得一切合理的、科學的、合於成本效益的措施無法推動。

面對Delta病毒這種接近感冒的小鬼,我們不該再盲目的追求「清零」這個不切實的目標,或以大幅管制來展現魄力,否則真的會「餓死的比病死的多」。新埔站周邊小範圍的管制,社區住戶全面PCR與居家隔離,板南線全線提高警示與消毒頻率,幼兒園與小學加強監控、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一樣可以降低感染機率。有狀況再啟動「異常管理」機制,同時教育大眾不要因「非0」而恐慌,也不要因「清0」而降低警戒,慢慢習慣一種符合「比例原則」的危機應對模式,習慣少量可控制個案的存在,也充份瞭解各種異常危機時的處理機制,也許是對政治人物與台灣社會,都更合理的辦法。

▲作者認為應該習慣少數的確診人數,並且妥善控管。圖為9/9確診人數。(圖/指揮中心提供)

不論在朝在野,我們都得學會放棄「0」這個口號,以免給自己製造「∞」的麻煩。作為一個只能出張嘴的死老百姓,我們也不該再把「0」當作安心與不安心的標準。這個世界已經因病毒而變得不一樣了,抱怨誰已經沒有意義。盡力保護好自己,其他交給老天,也許是面對不確定未來的最好心態。

學會面對「0」,處理「0」,放下「0」,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哲學問題。「0」與「∞」從來不是直線的兩端,而是圓周上循環跑動的兩個球。一如直到人們學會處理0才有了現代數學,也許要等到我們社會學會面對0,政治人物不再追求0,我們才能務實的處理現實世界的種種麻煩

熱門點閱》

► ET民調》曲兆祥/侯友宜賴清德成天王 陳時中人氣下滑 鄭文燦度過危機

► 周宇修/國賠案修法 訴訟費「預納」制度非改不可!

► 王任賢/追查Delta源頭?台灣邊境管理應強化!

► 李沃牆/協助疫情下的年輕人 勿讓他們淪為下流世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吳崑玉專欄

吳崑玉專欄 吳崑玉

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曾任職公關公司、雜誌副總編,危機管理顧問,現職專欄作者。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